冰凍工法災變案例(三)凍脹對地面變位的影響


工程概要與發生災變狀況

本工程係在電纜線接合部分約11m區間,將既有的潛盾圓形剖面擴大為馬蹄形剖面時之冰凍防護,如圖1(a)所示,自潛盾內預埋冷凍管成放射狀,俾形成紡錘形的凍土。施工現地位市區道路下方,旁有渠道與國道擋土牆以及填土相互平行。施工要求所有作業自潛盾內進行,不可妨礙交通。

875-8-1

圖1 在既有潛盾接合部分之冰凍工法施工概要

施工中地面發生超乎預測的變位(凍脹),路面發生龜裂。圖2所示者為地面變位之縱剖向以及平面分布。凍土形成量最大的中央部分,其最大凍脹量為95mm,經強制解凍以及灌漿之後,其最後下陷量為+15 mm(比冰凍前之地面上浮)。再者,規劃時之預測值,凍脹量為16mm,下陷量為-23 mm。

災變原因

在砂層及礫石層不會發生凍脹,但在含細粒成分的粉土、黏土及壤土層等則會發生凍脹。因現地條件的不同,在冰凍過程中,有時因吸入未冰凍內的水,故所產生的凍脹量,會大於由原有含水量推估的凍脹量。在事前的土壤調查,地盤幾乎為砂層,預估凍脹率(冰凍後膨脹的容積與原有土壤的容積之比)約1%,對地面的影響極微,因而開工。但其後在現地地盤,採試樣做凍脹試驗,確認了實際的冰凍範圍之地盤,黏土成分含5~12%,凍脹率遠超乎預估值之3倍。而對地面的影響範圍,由於也發生在比預測的範圍更小的範圍之內,故凍脹量集中在此小範圍內而變大。

875-8-2

圖2 地面變位狀況

因應措施

地面或地下有重要結構物時,可考慮採取以下措施。

1.若挖槽溝可使地下埋設物外露時,則以此行之。

2.自潛盾內,利用斜向鑽孔採取形成凍土之外側的試樣。

本案例由於對上方市區道路之實際影響輕微,又對鄰近國道毫無影響,故未採取特別之措施。再者工程完成後,僅在市區路面之龜裂部分,以瀝青重新鋪面。

獲得的啟示

即使是砂地盤,但若含有細粒成分時,必須依其細粒成分的含有程度,考慮凍脹問題。若附近有重要結構物,擬精確預估凍脹以及下陷時,應仔細確認其土質,若屬可行,宜事前施行室內之凍脹試驗。此外,在淺處的砂層,冰凍對地面的影響範圍,時而集中於局部的狹小範圍,此點須特別留意。

參考資料

姚義久(2006)。地盤冰凍工法理論與實務,現代營建雜誌社。

【本文稿經由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技師報同意轉載;未經允許請勿任意轉載】


Ads sidebar 2-1

來來來哩來按個贊!


【版權重要說明】:本網站內容係由該著作權人或團體同意下轉載、或由該作者或會員自行創作上載發表之沒有違反著作權之圖稿內容,一切內容僅代表該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本站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若讀者認為文章或評論有侵權不妥之處,請與聯絡我們,將儘速協同處理;同時未經本網站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內容,我們也將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