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1期 社論-克服缺水危機 應從周延的水資源規劃著手

地球暖化及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台灣近期旱災問題,已突顯部分區域日常供水危機,不利產業發展,建請政府應更積極周延規劃執行水資源,以克服缺水危機。

今年初,刊登於「自然氣候變遷」的研究結果,顯示:全球氣候變遷,逐年氣溫升高,將導致全球許多陸地明顯乾旱化;事實上,南歐、南部非洲、中美洲、澳洲沿岸和東南亞部分地區,均已面臨乾旱問題,台灣亦無能避免。

以往正常氣候時,每年5月中旬到6月中旬,是台灣梅雨季節,但今年截至5月底,全台仍然高溫乾旱,各地大部分水庫水位持續下降;尤以水利署南區水資源局所轄之曾文水庫等8座水庫,有效蓄水量偏低情況,最為嚴重。8座水庫總蓄水量為70,915萬立方公尺,但截至5月27日止,8座水庫有效蓄水量僅7,931萬立方公尺,其有效容量比值僅11.18%;其中蓄水量最大的曾文水庫,有效容量比值僅僅5.45%,已接近該水庫的「嚴重下限」蓄水位,故南區已宣佈:自5月下旬部分地區實施第一階段限水。

至於北部的石門水庫的水位,近期每天下降約30~60公分,截至5月27日止,該水庫蓄水量為8,215.5萬立方公尺,其有效容量比值為41.26%,已低於50%,比起曾文水庫,雖差強人意,然,亦須嚴密觀察,預防缺水危機之到來。

為克服缺水危機,以往常常需靠颱風帶來之雨量解圍,但是天意不可測,根本解決之道,應從周延的水資源規劃著手,刻不容緩。而規劃要領,即必須從水資源的供應與用水需求兩要點下手。

因應台灣經濟持續發展,用水需求量必然不斷增加,根據水利署南區水資源局今年所公佈資料:台灣水資源的需求量至2031年,成長率估計達9.3%,屆時水資源缺口將達68萬噸/日(但未包含乾旱等不利因素)。因此,水資源的節流就凸顯其重要性,節流方案可加強有效措施以減少水庫漏水率及自來水漏水率。但水利署在減少水庫漏水率方面之績效,似乎仍然不彰。

至於減少自來水漏水率問題,本報第754期(民國100年5月)社論,即呼籲強調關注此點;當時台灣自來水公司,規劃降低自來水漏水率,設定之目標,係於2015年漏水率降至14%;但實際上2015年底,漏水率僅降至16.63%,與目標值之14%,尚差一截。值得注意的是,若按照實際漏水率16.63%估計,全台灣自來水漏水量約達6億立方公尺,比一座曾文水庫的容量還大,因此,在開源不易之此時此刻,建議台灣自來水公司應再設法降低自來水漏水率,才能對缺水盡一份心力。

查,「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中的「水環境建設」計畫:106年至113年共編列約2,500億元特別預算,佔整體建設計畫約28.4%,屬第二大的前瞻建設;此計畫涵蓋:「水與發展」、「水與安全」、「水與環境」等三大建設主軸。其中 與水資源的供應,有關的「水與發展」建設計畫,包括:石門水庫阿姆坪防淤隧道工程、烏溪鳥嘴潭人工湖工程、防災及備援水井建置、自來水供水改善計畫、伏流水開發工程、再生水工程...等。該建設計畫雖宣稱其預期效益:可增供常態供水合計每日100萬噸、備援供水合計每日200萬噸;但是並無具體建設位置、及數量計算,確認在面臨乾旱情況下,能否對上述預期效益有多少之貢獻度。

此外,近年來許多處水庫集水區違規濫設露營區,嚴重傷害水土保持與水庫之水質,在缺水的情況下,更是雪上加霜,但迄今,連主管機關都尚未確定,更甭談審慎規劃管理。總之,為了因應地球暖化及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各項問題與災害,建議政府應積極針對「水資源的供應與用水需求」,周延規劃,研擬具體對策,嚴格控管追蹤,才能對乾旱缺水沉痾之解決,有績效之顯現,以避免供水不足,影響民生用水與產業發展。

【本文稿經由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技師報同意轉載;未經允許請勿任意轉載】

 


Ads sidebar 2-1

來來來哩來按個贊!


【版權重要說明】:本網站內容係由該著作權人或團體同意下轉載、或由該作者或會員自行創作上載發表之沒有違反著作權之圖稿內容,一切內容僅代表該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本站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若讀者認為文章或評論有侵權不妥之處,請與聯絡我們,將儘速協同處理;同時未經本網站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內容,我們也將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