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8期 社論-當都會區受到複合型災害時,我們準備好了嗎?

日本時間107年6月18日早上7時58分,在關西大阪北部發生震度6弱的地震,此次地震震央位於大阪府北部、震源深度約13公里、芮氏地震規模6.1。地震發生時,發生多處地面龜裂、水管破裂、馬路泛濫成災,此外各地多處傳出火災,停電戶數超過17萬戶。此次地震規模並不算太大,在京都、大阪、兵庫及奈良4個府縣,共有1萬2,750棟房屋受損,其中99%以上,都只是部分受損,但因震源位於都市正下方,屬淺層地震,讓人感受特別深刻。

又,今年7月上旬,日本西部再因破紀錄的暴雨,而遭遇30多年來最嚴重的水患,強降雨引發嚴重土石流。目前洪災造成至少209人喪命,多人下落不明,另還有數以千計的災民,仍安置在避難所,超過16萬戶斷水。而豪雨過後,災區的酷暑高溫超過35度,部分災區的體感溫度達40度左右;午後熱對流旺盛,局部地區可能會有雷雨發生,之前豪雨,已造成山區含水量飽和或趨近飽和,土石較易鬆動,瞬間大雨恐再造成山坡土石滑落之災害。

台灣與日本所受天災威脅十分相似。長久以來,北台灣最大的地震威脅即是山腳斷層,根據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公布的調查結果,山腳斷層屬於正斷層,分為南段及北段。南段自新北市樹林區向北延伸至台北市北投區,橫跨台北市及新北市,斷層呈北北東走向,全長約13公里;而北段則由北投延伸,經陽明山及大屯火山後,直至新北市金山,長度約21公里。鑽探資料顯示,在台北盆地內之山腳斷層南段,兩側基盤落差約60~220公尺;斷層北段落差約超過600公尺。山腳斷層最近一次的活動時間,可能在距今一萬年以前,因此暫列為第二類活動斷層。

山腳斷層緊鄰著大台北都會區,其北段位於核一廠及核二廠之間,一旦山腳斷層發生較大的錯動時,對台灣北部的影響,實令人不敢想像。根據國震中心近期某一研究計畫結果顯示,相對於台灣東部及西部麓山帶的高地震活動區,台灣北部近期的地震活動相對平靜,斷層沿線的淺層地震,大多與大屯火山有關,跟山腳斷層幾乎沒有關連。

另,2015年4月至2017年12月間,所記綠到規模最大且有感的地震,是發生在105年8月12日19時42分,芮氏規模3.1,震源深度約5.7公里,而該次地震應是此區域內張裂構造所造成的小規模地震,其南北走向、高角度朝西傾的震源破裂面,與山腳斷層東北-西南走向、向東傾之斷層位態有差異,換言之,與山腳斷層並無關連。

至於,一向被視為防災大國的日本,受地震、颱風、海嘯的侵襲不亞於台灣,但日本在這些災難防制的發展,始終保持領先。然而,如上所述,日本在短短的一個多月裡,在不同區域受到地震及水患入侵,日本的防災依舊不敵大自然的威力,而這還只是二種不同災害發生在二個不同的區域。假使地震與水患發生在同一個區域,後果更是無法想像。

反觀台灣,因位在板塊交界帶上,遍佈許多潛在斷層,任何一條已知斷層、或未知的潛在斷層,一旦產生錯動而引發地震,都可能造成極大災害。加上台灣的地質年代相對年輕,當受到短時間的強降雨,水患及土石流,災害將更為嚴重。而,全國主要行政機關均座落在大台北都會區,試問,當台北盆地同時發生強地動與強降雨時,我們是否有能力在短時間內控制災情?是否能在短時間內恢復正常生活?

本報建議,政府在組織改造時,應實質成立專責單位,或擴大消防署的編制,平時負責各種災害之相關研究、救災演練等防制作為,受災時整合各單位人力、物力、機具等資源,統一調度指揮,才能讓寶島台灣更安全!

【本文稿經由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技師報同意轉載;未經允許請勿任意轉載】

 


Ads sidebar 2-1

來來來哩來按個贊!


【版權重要說明】:本網站內容係由該著作權人或團體同意下轉載、或由該作者或會員自行創作上載發表之沒有違反著作權之圖稿內容,一切內容僅代表該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本站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若讀者認為文章或評論有侵權不妥之處,請與聯絡我們,將儘速協同處理;同時未經本網站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內容,我們也將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