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4期 社論-因應海平面上升惡化,搶救海岸線應列優先

受到地球暖化影響,南、北極各地已有冰棚與冰山持續崩解融化,造成全球海平面持續上升。依據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發表的研究顯示,全球海平面上升每年都在惡化,直到本世紀末將上升65公分。臺灣四周環海,受海平面上升影響,以及部分平原區地盤持續下陷,雙重夾擊因素下,勢必造成部分低窪地區易淹水成災,海岸線侵蝕情況持續惡化,政府應更積極研擬對策。

查「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其中的「水環境建設」計畫:106年至113年共編列2507.73億元特別預算,佔整體建設計畫的28.42%,屬第二大建設項目。此計畫涵蓋:「水與發展」、「水與安全」、「水與環境」等三大建設主軸,其中之(2)「水與安全」建設計畫包括:縣市管河川及區域排水整體改善工程,與中央管河川、區域排水及一般性海堤整體改善工程。其中「一般性海堤整體改善工程」,列入本計畫110年至113年之間,預定改善海堤長度約16公里。該計畫並未考量因應氣候變遷與部分區域地層下陷,所需加強改善海堤工程。另查水利署公布的「新世紀水利施政綱領」,以民國120年為目標年的量化目標,在海岸防護方面,列出「以西南海岸海平面上升8.2~14.4公分為保護目標,檢討既有海堤之禦潮功能,並劃設海岸防護區,且結合其他公共設施設置第二道防線25公里。」,此乃為局部及短期性的海岸防護,顯示目前政府國土規劃之眼光,尚未考量到因應全球海平面上升的全面性海岸防護這一塊,值得探討。

又,綜理全國海岸發展的內政部營建署,目前公開的「永續海岸整體發展方案(第二期)」,係早在102年2月經行政院核定的發展方案,該方案中有關「長期發展策略-永續海岸行動方針」,亦未顧及因應全球海平面上升的策略。甚至107年4月28日,才成立的行政院海洋委員會的業務職掌(共10項),顯然都是不符現況需求,緩不濟急之思維。今年3月內政部提送審議的「全國國土計畫」,提示有關能源設施所需空間問題,離岸風電、太陽光電為主要項目,惟為克服太陽光電2萬公頃之土地缺口,更應重視開發「水域空間、特定光電專區用地」。

又,據營建署統計的台灣本島海岸線長度:自然海岸線長約585公里、人工海岸線長約730公里,海岸線總長約1315公里。若能從自然海岸線中,審慎規劃選擇其中15%,約88公里長的海岸擴建海埔新生地,按平均寬度2公里計算,得擴建面積共約176平方公里;若再加上擴建海埔新生地時,擇安全坡地挖土石供填土用,所整治形成之坡地約124平方公里,總共可利用土地約達300平方公里,即3萬公頃的土地;其中2萬公頃可供綠能設置,其餘1萬公頃的土地可作為其他用途。此外,未作為擴建海埔新生地的85%自然海岸,亦應規劃防止海平面上升及潮汐影響導致的淹水與土地鹽化等災害。

總之,台灣本島西南一帶,從雲林、嘉義、到台南、高雄,乃至屏東沿海,許多的村鎮,本就低於海平面,而且持續下陷當中。今年八月中以來,因為西南氣流之滯留,帶來頻頻破紀錄的雨量,把這些低窪村落,淹的盡成水鄉澤國,處處抱怨聲不斷...,也讓執政的團隊疲於奔命,勘災、救災、搶災外,還要忍受冷言冷語,實在苦不堪言。然而,這才是內水排放不良所造成的災害而已,一旦因為海平面上升引致外水入侵,內外夾攻產生的各項問題與災害,才是接受嚴峻考驗的開始。

本報在此嚴正的呼籲,各位台灣的子民鄉親們,生於斯、住於斯、老於斯,我們就必須與台灣這塊土地,緊緊擁抱,找出維護這塊土地最適當的策略。政治放兩邊,專業、工程放中間,即日起努力搶救海岸線、擴建海埔新生地、加強海岸防護,以避免淹水與土地鹽化成為常態的災害,而我們的子孫也才能在台灣島上永續的生活與生存。


【本文稿經由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技師報同意轉載;未經允許請勿任意轉載】

 


Ads sidebar 2-1

來來來哩來按個贊!


【版權重要說明】:本網站內容係由該著作權人或團體同意下轉載、或由該作者或會員自行創作上載發表之沒有違反著作權之圖稿內容,一切內容僅代表該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本站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若讀者認為文章或評論有侵權不妥之處,請與聯絡我們,將儘速協同處理;同時未經本網站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內容,我們也將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