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5期 社論-高雄鐵路地下化-發展智慧城市建設

 高雄市民期待已久的鐵路地下化,歷經10年,投資千億,於10月14日正式通車,軌道將由平面轉進入地下。這百餘年的平面鐵軌,將高雄分割為前後驛城區,頓時而以綠廊縫合為一完整都市,展現城市新風貌,朝向全球智慧城市建設邁進。

智慧城市是全球經濟趨勢,其建設投資,聚集於交通、基礎建設與能源等三項,依「鉅亨網」報載;2017年全球智慧城市建設分佈,七成資金投資於這三項,隨之投資智慧科技的有:物聯網、大數據、雲端運算、人工智慧、5G等創新科技,皆為市場新寵。縫合後的大高雄,結合智慧科技資源,打造宜居生活環境,繁榮經濟,未來高雄市的發展,必能在全球智慧城市熱潮中,創造新契機。

台灣的建設總是由北向南推移,無疑後者可模仿再創新,擇優棄劣。時勢變遷,物價波動,規劃設計日新月異。高雄地鐵建設經費雖然龐大,但今日不建,明日就落後,晚一日建,多一分錢,則投資日益增加。今日的高雄與十年前的高雄,是不可同日而語,豈不歸功於鐵路地下化的興建。地下化後,平交道消失了,大幅縮短地面交通,火車的噪音沒有了,原鐵路空間變為市民期待的綠廊和自行車道。交通便捷,帶動都市、經濟發展。

早期的高雄,經濟繁榮時,高雄港是全球第6大商港,貨櫃港排名第12,尤以全球第一大加工出口區,盛極一時,當時高雄火車站榮景,接送人潮川流不息。但好景不常,經濟由繁榮而蕭條,高雄港的優勢被上海、香港取代,碼頭行業沒落而熄灯,人員星散,加工區工廠毗鄰關閉,遷移出境,人口外移,高雄火車站黯然失色。時代迅速轉變,進入科技化,除舊佈新,鐵路地下化是時勢所趨;順應全球智慧城市潮流,建設台鐵、高鐵和捷運共構的新高雄車站,幅射新交通網,為高雄市經濟發展,再創新猷。

全球競爭力,決勝在科技的進展前景;科技發展能佔得優勢,其產業就能領先發展。高雄機不可失,順遂潮流,把握資源,投注於智慧城市建設相關產業:如智慧聯網、雲端運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等,透過新科技應用到城市電力、水力、交通、建築物、油氣管道、工廠、辦公室及居家生活等領域,未來的高雄市將被改造成為智慧科技新產業都市,提升經濟產值,再拾回昔日的榮景。

歷史急遽改變,城市隨著時代轉移也在改變;高雄鐵路地下化費時10年,為後代子孫奠下了基業。當最後一班平面列車駛離車站時,我們揮手歡呼:「再見舊城市,迎接新城市」。改變了生活模式,配合捷運,縮短了交通時間,打造大高雄地區,優良環境的生活圈,必然可吸引優秀人才及龐大資金前來投資,建設高雄成為全球智慧科技產業城市。


【本文稿經由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技師報同意轉載;未經允許請勿任意轉載】


Ads sidebar 2-1

來來來哩來按個贊!


【版權重要說明】:本網站內容係由該著作權人或團體同意下轉載、或由該作者或會員自行創作上載發表之沒有違反著作權之圖稿內容,一切內容僅代表該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本站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若讀者認為文章或評論有侵權不妥之處,請與聯絡我們,將儘速協同處理;同時未經本網站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內容,我們也將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