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0期 社論-居安思危 落實颱風避災防災之道

往年在7、8月間,颱風會一個接一個地侵襲台灣!但是今年,似乎不太應驗。根據氣象局統計,今年(2020年)的颱風與往年相比,生成總數明顯偏少;即使有颱風,『台灣』總是幸運地避過。除了感恩「風調雨順、天佑台灣」之外,我們應該更進一步,在這日趨嚴重的氣溫升高、氣候變遷的環境中,居安思危,未雨綢繆,提早強化備災防災的觀念!

根據氣象局氣候年報顯示,近十年間,西北太平洋海域,全年颱風生成數最多的一年為2013年,有31個颱風生成;最少為2010年,有14個颱風生成。今年2020年截至目前為止,僅有10個颱風生成,其中今年的七月份零颱風,更是打破台灣46年來的紀錄!另外,在颱風的侵襲與造成災害的統計上,往年平均約有3至4個登陸台灣,但是迄今雖然沒有颱風登陸,卻導致台灣陸上有水災發生,十分弔詭!據氣象專業的原因分析,由於副熱帶高壓佔據颱風會生成的位置,因而導致形成颱風的機率不高;另外,颱風需要長期在洋面上吸收熱能,才能增強風力;現在由於反聖嬰現象,以致颱風大多在關島西側,因海水溫度升高而生成,比較靠近陸地,而引致颱風強度偏弱。

回顧過去,台灣曾遭受幾次強颱挾帶的風雨侵襲,造成陸地淹水、土石流等災害,及重創公共交通設施、房屋等事件。譬如,1996年賀伯颱風,挾帶破紀錄的豪雨量重創台灣,當時在阿里山帶來連續48小時的暴雨,逼近當時的世界紀錄;北台灣的基隆,更出現17級強烈陣風,並導致台北市社子島遭到洪水侵襲、新北市有多處淹水嚴重、南投縣信義鄉、水里鄉爆發土石流,多人慘遭活埋;2001年納莉颱風,更打破各種紀錄,包含石門水庫連續洩洪15天,及滯留台灣本島長達49小時,創下台灣氣象史上颱風中心滯台最久紀錄;納莉颱風除了造成當時北台灣嚴重水災,更讓當時台北捷運、台鐵地下鐵路,全部被淹沒,也造成都會區的交通癱瘓;2009年莫拉克颱風,侵襲台灣三天的降雨總量,已達3,000毫米,也因此造成全台淹水、土石流災情,其中台東知本金帥溫泉大飯店,更是因洪水沖刷而倒塌,以及高雄市甲仙區小林部落,慘遭土石流淹沒而滅村,統計造成681人死亡、18人失蹤,33人輕重傷,估計全台損失約200億元,造成是台灣史上傷亡最慘重的颱風...。這些強颱,造成台灣島內人民生命財產、以及山川大地的災損,仍然是讓人無法或忘的夢魘,尤其莫拉克颱風,對於南部山川大地摧殘的後遺症,仍然無法根治。

台灣是多震與多颱之島,接受試煉也是台灣子民的宿命。本報以為,要避災防災,居安思危、未雨綢繆,應是安身立命的不二法門。首要觀念,在於對於颱風不能輕忽。其次是,民眾要建立災害避難的預先規劃,尤其是防災公園及避難場地的設置區位,應該建立SOP並實施防災演練,一旦有緊急避難需求時,能有如同膝反射式的反應,即刻前往。再就颱風假的部分,可以在政策上思考:採用事後補班補課的平衡模式,以避免停班停課與否的決策困擾。畢竟,身處在易受颱風侵襲的台灣,面對災害,能安身立命是眾人希望,何況氣候變遷加劇的狀況下,瞬間暴風暴雨,動則超標的雨量造成災情之慘重,講求避災防災,更需快與準。因此唯有超前布局、加強平素演練,才能妥善因應自然環境的侵害,百姓黎民方能安居樂業!


【本文稿經由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技師報同意轉載;未經允許請勿任意轉載】

 


Ads sidebar 2-1

來來來哩來按個贊!


【版權重要說明】:本網站內容係由該著作權人或團體同意下轉載、或由該作者或會員自行創作上載發表之沒有違反著作權之圖稿內容,一切內容僅代表該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本站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若讀者認為文章或評論有侵權不妥之處,請與聯絡我們,將儘速協同處理;同時未經本網站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內容,我們也將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