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8期 社論-迎上「智慧城市」潮流之浪頭

「智慧城市」(Smart City),根據維基百科的記載,是指利用各種資訊科技或創新意念,整合都市的組成系統和服務,以提昇資源運用的效率,優化都市管理和服務,以及改善市民生活品質。

「智慧城市」把新一代資訊科技,充分運用在都市的各行各業之中,基於知識社會下一代創新(創新2.0)的都市資訊化進階形態,實現資訊化、工業化與城鎮化深度融合,有助於緩解「大城市病」,提高城鎮化品質,實現精細化和動態管理,並提升都市管理成效和改善市民生活品質。這種概念正在全世界流行,此乃受惠於第5代行動通訊技術,擁有大頻寬、大連結、低延遲高可靠等特性,全球陸續啟動5G布局,未來5G生活的場景,就是分析生產大數據,藉由百倍速時代改變既有習慣。政府更期藉由數位科技,在交通、醫療、教育、能源、治理、零售、觀光與農業等智慧政策,在各領域發展運用。

就以跟民眾息息相關的交通問題為例,政府期藉由「智慧城市」,解決都市化造成的交通擁塞與衍生問題,包括管理交通、智慧停車跟降低空汙等,也期藉由智慧城市建設的手段,期間更導入「以人為本」的理念,予以改善。因檢視目前的交通管理技術,主要仍仰賴交通號誌燈的管控技術,故駕駛人無法得知整體交通路網的行程資訊,以致影響路上行車之速率,也容易造成塞車情況等,更致使汽車燃料之能源浪費等。如今,拜5G通訊科技進步所賜,因資料下載速度提升,所以公路建設上的相機、感測器,亦或是路況障礙及修復資訊等道路資料,皆能藉由快速的資料傳輸速度,將這些資料即時傳送,讓每位駕駛,都能掌握全面的道路狀況資訊,並予以應變處置;這即是有助於智慧交通發展,能讓駕駛人能依據即時交通路況,適時配合調整燈號變化時間,進而提升車流順暢度,減少交通事故與塞車情況,解決城市地區的交通堵塞情況,提升駕駛的行車安全。

在更進一步論,茲應用「智慧城市」理念,來克服公共交通運輸上之技術問題,更可導入無人載具與大眾運輸之自駕巴士等,甚或逐步延伸至無人機、或自駕船等大眾運輸,以降低人為錯誤所導致的事故,並解決偏鄉交通物流不便、或專業駕駛者不足,所衍生的問題,而除了應用在一般商業公車路線外,更可結合地方創新或在地觀光等,進而發展具有在地特色的無人載具服務營運模式,以作為交通問題的解方之一。

總之,「智慧城市」應用範疇,極多且雜。目前在國際上被廣泛認同的定義是,智慧城市是新一代資訊科技支撐、知識社會下一代創新(創新2.0)環境下的都市形態,強調智慧城市不僅僅是物聯網、雲端運算等新一代資訊科技的應用,更重要的是通過面向知識社會的創新2.0的方法論應用,構建使用者創新、開放創新、大眾創新、協同創新為特徵的都市可持續創新生態。簡言之,就是透過資通訊科技,促進社區經濟、解決社會與治理問題,提升市民的生活居住品質。

「智慧城市」需要政府的支持推動、與民間的共同參與,更需透過建立制度,例如政策及法規,進而了解民眾對於智慧城市的期待,以整合相關專業及產業提出解決方案,接續針對現況基礎建設之完善程度,予以提升及改善,這些都是未來將面臨的課題。唯有根據施政成果及民眾反映需求等,來持續調整及創新,方能讓台灣的「智慧城市」,更朝「智慧、低碳、創新」的願景邁進,政府及民間來共同打造宜居城市。

本報以為,目前對土木專業的工程人而言,與「智慧城市」似乎關聯不多;然而,這股潮流卻不能忽視,如何迎上「智慧城市」潮流浪頭,把觀念融入基礎建設之中,或許是土木人開創另一『藍海』的開始,大家共勉之!

【本文稿經由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技師報同意轉載;未經允許請勿任意轉載】

 


Ads sidebar 2-1

來來來哩來按個贊!


【版權重要說明】:本網站內容係由該著作權人或團體同意下轉載、或由該作者或會員自行創作上載發表之沒有違反著作權之圖稿內容,一切內容僅代表該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本站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若讀者認為文章或評論有侵權不妥之處,請與聯絡我們,將儘速協同處理;同時未經本網站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內容,我們也將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