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57期 社論-防震乃是和時間賽跑的工作

1999年9月21日南投縣集集鎮發生規模7.3的大地震,造成二千多人死亡及失蹤,51,711間房屋全倒,53,768間房屋半倒,許多道路、橋梁、堰壩也在地震中損毀。同時因維生管線以及電力設備在地震中喪失功能,使得急如星火的救災工作,受到延誤甚至災情擴大。地震何時再來襲,吾人均無法確實掌握,但地震中受到震害的建築物的補強工作,十多年來,尚未完成,防震乃是與時間賽跑工作。 與台灣相鄰的日本,同樣位處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2011年3月11日在日本東北海域發生規模9.0的大地震,地震後伴隨海嘯、火災、核洩漏等二次災害,使得死傷人數超過一萬五千人,此次地震被喻為日本二戰後傷亡最慘烈的自然災害。由於日本政府在推動提升校舍耐震能力政策比台灣起步早,自1995年神戶大地震後,日本開始大規模推動公有建築物耐震補強。 在2008年汶川地震發生後,日本眾、參議院通過「地震防災對策特別措施法」修正案,全面性加強校舍的耐震能力提昇政策,根據日本文部科學省的統計資料,日本中小學校舍總數為119,330棟,截至2014年4月1日止,六年之間,已解除列管校舍數量為110,374棟,耐震補強完成率達92.5%,值得我們借鏡。 而台灣在921地震之後,政府在2009年始以特別預算方式,開始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及經費在公立高中職及國中小老舊校舍的耐震評估與補強,統計至2014年3月31日,五年之間高中職校舍耐震提升完成率約為86.6%,國中小校舍則為76.1%;比諸日本,我們尚有努力空間。 當然,校舍屬於公有建築物,使用人數較集中,且結構型式較有一致性,優先進行耐震評估與補強是正確的策略方向。然而,除了校舍建築之外,一般公有建築物或油、電、水等事業單位的建築物、供公眾使用的私有建築物、非供公眾使用的民宅等,耐震能力是否足以承受地震的侵襲?目前的補強工作成果,似乎還差一大步,更是我們掛心的問題。最近有一些民間大樓外牆磁磚或外掛石材掉落造成傷人事件,嚴重影響行人的安全,一旦地震發生,後果更不堪設想! 有鑑於此,本報呼籲政府,除對公有建築物或事業單位的建築物應加速予以評估補強外,針對數量相當龐大的私有建築物,亦應設法早日全面性地展開耐震評估與補強。當然,私有建築物之補強,牽涉問題複雜,絕非單靠政府即可完成。政府或可採取獎勵措施、或藉助民間力量、或以提高環境安全為前題,要求部份有耐震疑慮之民間私有建築物,除政府在行政面及技術面提供協助外,必需由所有權人自行補強提高耐震能力,以避免地震來襲時造成損害,甚至傷及無辜第三者。 總之,震災威脅持續存在,政府如何因應面對及防範,乃是當務之急。在推動全面性地進行耐震評估與補強之同時,建議政府可應邀集專家學者,就各種在未來可能發生的震災及複合災害問題詳加探討,必要時除委託專門研究機構及公會團體,研擬各種災害應變策略外,並應加強平時演練,以確實掌握政府單位及民間各組織的資源,在下一次災害來襲時,可以妥適的運用,減少災害損失。我們深信:每一次的歷史事件都是教訓,事前的防災準備遠優於事後的救災補救。對於無法預測之大地震,應抱持『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之』之態度,坦然面對處理。土木人亦應有使命作為生活環境的醫生,秉持專業服務社會,贏得人民信賴,為幸福台灣盡一份心力。

【本文稿經由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技師報同意轉載;未經允許請勿任意轉載】


Ads sidebar 2-1

來來來哩來按個贊!


【版權重要說明】:本網站內容係由該著作權人或團體同意下轉載、或由該作者或會員自行創作上載發表之沒有違反著作權之圖稿內容,一切內容僅代表該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本站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若讀者認為文章或評論有侵權不妥之處,請與聯絡我們,將儘速協同處理;同時未經本網站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內容,我們也將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