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坡地狹小道路拓寬工法之選用及概述

前言

以往台灣山區道路多採用上邊坡開挖方式新建或拓寬,造成許多山坡地滑動崩落,甚至造成嚴重土石流災害,山坡地不當或過度開挖,除造成人命危害,亦對整體山區環境造成無可彌補的損傷。大多數山區災害之發生,多為複合型災害甚少單一原因,坡地在開挖後,改變原來的穩定狀態,而形成邊坡之不穩定,需要另外用工程手段克服並使之穩定,由於台灣人口密度高,山坡地的開發利用一直是無法避免之課題,許多山坡地住宅因應而生,帶動周邊交通實際需求,因此,許多山林小徑皆因需求而加以拓寬或新建,以應付不斷增加的人口或觀光的需求,但由於路幅限制,許多道路拓寬皆面臨上邊坡過陡,地勢高差過大之情形,若貿然採取全段開挖拓寬方式,除造成坡趾破壞及大量土石方外,對於週邊生態環境亦是浩劫,本文爰就此問題加以探討,並提出幾種可行的工法以為經驗交流,藉由3D圖片及註釋,簡而易懂的傳遞狹小道路拓寬工法選用的概念,提供參考,尚期指教。

常用的幾種邊坡穩定工法

台灣早期興建道路常採用漿砌卵(塊)石擋土牆作為邊坡穩定工法,但隨著工程技術進步,邊坡穩定工法有了較多的選擇,包括地錨工法、岩釘工法、加勁工法、懸臂式擋土牆工法、蛇籠擋土工法、明隧道工法、排樁工法…等,以及各種可行之複合式工法組合,各種工法之選用應順應各種不同條件及地質狀況,選用最佳的型式,因此沒有任一工法能適用於所有情形,所以身為工程師必須詳細了解各種工法的特質,才能對症下藥,解決坡面穩定問題,讓大家都能住的安心、行的安心,否則不適用的工法,將造成嚴重的後果(圖1~圖2)。

筆者已於本報864期,對於地錨格梁工法、明隧道工法、懸臂式擋土牆工法有初步介紹,本篇將著重在狹小道路拓寬時,受地形環境限制,如何以最小破壞方式,完成道路拓寬之可行性工法介紹。

874-8-1       874-8-2
圖1 邊坡損害整治(1)


874-8-3       874-8-4
圖2 邊坡損害整治(2)

狹小道路拓寬工法之選用

狹小道路拓寬常因交通需求而無法封閉道路,因此,在工法選用上有所限制,上邊坡若過於陡峭,則不可能往上邊坡拓寬且風險過高,對環境影響大,因此,僅有往下邊坡拓寬的可能,台灣山區道路常為陡坡,往下邊坡拓寬雖然不易,但仍較可行,尚可利用現有工法加以組合克服,以下將提出幾種常見之組合工法(圖3~圖8)及評估比較表(表1),若據以設計施工應可克服山區道路狹小拓寬不易的問題。

1.工法一:棧道式工法
(組合型式:基樁+H鋼梁+微型樁邊梁+橋面版)

2.工法二:邊橋工法
(組合型式:基樁+橋墩+帽梁+橋面版)

874-8-5      874-8-6
圖3 棧道式工法剖面示意圖                                 圖4 邊橋工法剖面示意圖

3.工法三:懸臂版工法
(組合型式:基樁+懸臂梁+微型樁邊梁+面版)

4.工法四:懸臂式擋土牆工法
(組合型式:基樁+擋土牆+回填路面)



874-8-7      874-8-8
圖5 懸臂版工法剖面示意圖                   圖6 懸臂式擋土牆工法剖面示意圖



5.工法五:加勁工法
(組合型式:加勁版+加勁網+回填土)

6.工法六:擋土排樁工法
(組合型式:排樁+回填土)



874-8-9     874-8-10
圖7 加勁工法剖面示意圖                        圖8 擋土排樁工法剖面示意圖

表1工法評估比較表

874-8-11

結語

近年來環境保護意識抬頭,身為工程師必須多為生態環境盡一份心意,雖然開發建設總免不了破壞式的創新,但如何運用創新的工法將影響減少到最低,使山坡地道路開發能兼具安全及環保,不但能提供便捷的交通路網,更能贏得民眾認同,屏除大挖大填的舊思維,多利用道路下邊坡減少開挖,盡力維持山林的原本風貌,留給子孫未來更大的空間,更多的綠意,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台灣一定會更好。

【本文稿經由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技師報同意轉載;未經允許請勿任意轉載】


Ads sidebar 2-1

來來來哩來按個贊!


【版權重要說明】:本網站內容係由該著作權人或團體同意下轉載、或由該作者或會員自行創作上載發表之沒有違反著作權之圖稿內容,一切內容僅代表該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本站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若讀者認為文章或評論有侵權不妥之處,請與聯絡我們,將儘速協同處理;同時未經本網站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內容,我們也將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