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談種樹

讀技師報627期,任英技師「重新建,輕維護、談種樹」一文,感慨良深。

台灣光復初期,百廢待舉,政府財政又很困難,當時省建設廳好不容易弄到一筆中美對等基金撥款,建設鄉鎮自來水,民國41年,筆者奉命負責大甲鎮自來水擴建工程設計和施工,無意中翻閱了日治時代同類工程預算,發現列有花木一項,而且所選的都是名貴品種,覺得用意良好,便在筆者負責預算中編列好些高檔花木,居然獲得上級核准,因此大甲鎮自來水處理廠完工時,就已花木扶疏,惟不幸後來被主計人員發現,覺得花木和自來水處理無關,以後不准編列,大甲鎮自來水處理廠成為唯一「漏網之魚」。

40多年後,民國84年,筆者重訪大甲鎮自來水處理廠,台灣省自來水公司特別派莊主任來接待我這位「老兵」,參觀時發現當年種植的花木還在,莊主任特別指出三顆名貴「黑松」,已成為廠寶,後來廠內有工程時,都刻意避開,加上員工隨時細心照料,當年不過一人高,訪問時已高達6、7公尺,挺拔秀麗,極其美觀。不禁想起唐禮部侍郎劉禹錫,題為「再遊玄都觀」的七絕:「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淨盡菜花開,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我雖然不是文人雅士,但面對「黑松」老友,仍然激勵不已,深感主計單位權力似乎太大了些,扼殺了不少創意。

談到樹,有兩件往事使我印象很深,1件是訪問雲林1個國中,有幾位老師,拒絕到台北市服務的誘惑,寧可留下來照顧校區內幾顆百年以上老樹,真是難得的有心人。另1件是1972年美國尼克遜總統批准「國家環境政策法」,實施環璄影響評估。筆者正好在麻州波士頓1家工程公司服務,便專程到州政府去請教環評程序,官員會瞭解要處理的是1件大型污水截流幹管工程,便給了筆者1套表格,原來那時候環評只要填表就行。表格中特別提到施工時會不會碰到既存樹木,可見對樹木的重視。

我國老子、莊子崇尚自然,朱子的書院也都設在樹木森森的環境中,西洋有山岳會創始人繆爾和自然學家梭羅等提倡生態環境,可惜目前社會既不尊重我國固有的自然觀,也不願學習西方的環境倫理,一旦涉及私人利益,就視環評為絆腳石,著實令人浩嘆。

【本文稿經由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技師報同意轉載;未經允許請勿任意轉載】


Ads sidebar 2-1

來來來哩來按個贊!


【版權重要說明】:本網站內容係由該著作權人或團體同意下轉載、或由該作者或會員自行創作上載發表之沒有違反著作權之圖稿內容,一切內容僅代表該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本站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若讀者認為文章或評論有侵權不妥之處,請與聯絡我們,將儘速協同處理;同時未經本網站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內容,我們也將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