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社指導教授 陳慶坤 先生

陳成焜 技師

一、漢字之美的藝術

中國書法藝術是漢字的藝術造型,以點線來造型,線與線之間所界定的就是面。點、線、面構成的書法結構美,是書法形式美的重要方面。

書法藝術最根本的特徵是什麼?可以這樣表述:它是以漢字為獨特的素材,對漢字進行了深刻地藝術想像、創造性的藝術加工,從而就創造出了一種獨特的書法形象,書法藝術形象。

硬體方面,中國特有的筆、墨、紙;軟體方面,苦練出來操作的功夫,與活躍的藝術想像能力。南朝書家王僧虔說:"書之妙道,神采爲上,形質次之,兼之者方可紹於古人"。所強調的是以形寫神,形神兼備。

因此,將特有內在的創造力量加以外化,變成為可以感受、可以審視、可以觀照、可以評估的,且是表現特定的藝術形式的美學形象。從這個藝術形象當中,可以感覺到創作者很有創造力量,這個就是美的。

二、何謂美感經驗

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認為,美的東西就是最適合於其用途與目的。他以房子為例,最美的房屋就是最適合居住,外觀如何漂亮但缺乏實用,就不能稱上是好的建築。柏拉圖更有另一見解,他說:「美是給我們快感的」。

那麼什麼是審美?審美的根本意義,就是通過大腦,進行這種美的形象的個人與社會性的審視和評估。使得這個審美者,透過這個生動的、乃至於驚奇的藝術形象,深入地感知其中所體現的人所特有的創造力量。

(一)客觀論

美是外物所固有的性質,它獨立存在於主觀作用之外,即使我們的主觀作用與它發生關係以後,也不致於被主觀作用所改變。

(二)主觀論

德國康德就是主觀論的支持者,他說「美不在於對象而在於心的如何感受」。第一,美感經驗和其他經驗不同。第二,美感經驗中的主觀心境與個人愛好相關。第三,美感是一種主觀的感覺。

(三)主客觀融合論

美感經驗中有許多的主觀成份,如理想、判斷、快感等,但也有許多客觀的成份,如自然界的一致性,個人在社會中的共同活動等。

美是什麼東西?美就是一種複合的精神産物。我們得到的美感,什麼是美感?是一種複合的感覺,不是一個單一的感覺。所以美感的生成,有時候很可能包含相當複雜的心理內容。但是其中也有兩種心理因素,它往往是相伴而生的,那就是"驚"和"喜"的結合。

三、明確書法欣賞的審美標準

以形寫神,形神兼備。"形"包括點畫線條以及由此而產生的書法空間結構;"神"主要指書法的神采意味。

(一)書法的結構神采意味

1、書法的點畫線條

書法的點畫線條具有無限的表現力,它本身抽象所構成的書法形象也無所確指,卻要把全部美的特質包容其中。這樣,對書法的點畫線條,就提出了特殊的要求。要求具有力量感、節奏感和立體感。

(1)力量感

點畫線條的力量感是線條美的要素之一。它是一種比喻,指點畫線條在人心中喚起的力的感覺。蔡邕《九勢》,就對點畫線條作出了專門的研究,指出"藏頭護尾,力在字中","令筆心常在點畫中行","點畫勢盡,力收之"。

古人說,「用筆生結構,結構生用筆」,有時就是基本的技術筆法有問題,線條因此而顯得圓渾、凝重、厚實。中鋒是書法中最基本的一種筆法。」近代大家沈尹默提倡「筆筆中鋒」,古人說是中鋒如「錐劃沙」。在行草書中,千變萬化。欣賞時,既要注意起止的承接和呼應,又要注意中段是否浮滑輕薄。

(2)節奏感

節奏本指音樂中音符有規律的高低、強弱、長短的變化。書法由於在創作過程中,運筆用力大小以及速度快慢不同,產生了輕重、粗細、長短、大小等,不同形態的有規律的交替變化,使書法的點畫線條產生了節奏。

(3)立體感

立體感是中鋒用筆的結果。中鋒寫出的筆劃,"映日視之,畫之中心,有一縷濃墨,正當其中,至於折處,亦當中無有偏側。"這樣,點畫線條才能飽滿圓實,渾厚圓潤。

書法的線條,富有生命的活力,追求動態的美,變化的,不輕偏薄,不呆板乏力,包容著含蓄、厚重、遒勁、補拙、溫潤、靈動、昂揚,令人尋味的美感意味。

2、書法的空間結構

書法的點畫線條,在遵循漢字的形體和筆順原則的前提下,交叉組合,分割空間,形成書法的空間結構。空間結構包括單字的結體、整行的行氣和整體的佈局三部分。

(1)單字的結體

單字的結體,要求整齊平正,長短合度,疏密均衡。這樣,才能在乎正的基礎上,注意正欹朽生,錯綜變化,形象自然。平正中見險絕,險絕中求趣味。

(2)整行的行氣

書法作品中,字與字上下(或前後)相連,形成"連綴",要求上下承接,呼應連貫。楷書、隸書、篆書等靜態書體,雖然字字獨立,但筆斷而意連;行書、草書等動態書體,可字字連貫,遊絲牽引。此外,整行的行氣,還應注意大小變化、欹正呼應、虛實對比,以及由此而產生的節奏感。這樣,才能使行氣自然連貫,血脈暢通。

(3)整體的佈局

書法作品中集點成字、連字成行、集行成章,構成了點畫線條對空間的切割,並由此構咸了書法作品的整體佈局。要求字與字、行與行之間,疏密得宜,計白當黑;平整均衡,欹正相生;參差錯落,變化多姿。其中楷書、隸書、篆書等靜態書體,以平正均衡為主;行書、草書等動態書體,變化錯綜,起伏跌宕。

3、書法的神采意味

神采,本指人面部的神氣和光采。書法中的神采,是指點畫線條及其結構組合中透出的精神、格調、氣質、情趣和意味的統稱。因此,書法藝術神采的實質,是點畫線條及其空間組合的總體和諧。追求神采,抒寫性靈,始終是書法家孜孜以求的最高境界。

(二)書法欣賞的方法

書法欣賞,同其他藝術欣賞一致,需要遵循書法創作活動的一般規律。由於書法藝術的特殊性,又使書法欣賞在方法上表現出獨特性。

1、從整體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體。

書法欣賞時,應首先統觀全域,對其表現手法和藝術風格,有一個大概的印象。進而注意用筆、結字、章法、墨韻等局部,是否法意兼備,生動活潑;局部欣賞完畢後,再退立遠處統觀全域,校正首次觀賞獲得的"大概印象",重新從理性的高度予以把握。

2、把靜止的形象,還原為運動的過程,展開聯想。

書法作品作為創作結果,是相對靜止不動的。欣賞時應隨作者的創作過程,採用"移動視線"的方法,依作品的前後(語言、時間)順序,想像作者創作過程中用筆的節奏、力度,以及作者感情的不同變化,將靜止的形象還原為運動的過程。

3、從書法形象到具體形象,展開聯想,正確領會作品意境。

在書法欣賞過程中,應充分展開聯想,將書法形象與現實生活中相類似的事物,進行比較,使書法形象具體化。再由與書法形象相類似事物的審美特徵,進一步聯想到作品的審美價值,從而領會作品意境。

4、瞭解作品創作背景,正確把握作品的情調。

任何一件書法作品,都是某種文化、歷史的積澱,都是特定歷史文化背景下的產物。因而,瞭解作品的創作背景(包括創作環境),弄清作品中所蘊含的獨特的文化氣息,和作者的人格修養、審美情趣、創作心境、創作目的等等,對於正確領會作者的創作意圖,正確把握作品的情調,大有裨益。

四、中國歷代書發的風格

清代書法家梁巘,在《評書帖》中,所說的一段著名書論:晉人尚「韻」,唐人尚「法」, 宋人尚「意」, 元、明尚「態」。

對這幾個朝代的書法藝術特徵,進行了高度準確的概括,而受到後世的推崇。晉、唐、宋、元、明諸朝,受其社會政治環境的影響,在遵循傳統發展的同時,書法藝術於潛移黙化中,融入了這一時期政治、人文的因素,因而形成了不同的藝術風格。

晉人尚「韻」:是東晉士人書法家,崇尚道教超然物外的思想,在書法藝術上的表現。晉代書法,是書法史第一次成功的演進,其成就表現在王羲之、王獻之為代表的楷書、行書、草書,自然靈動的藝術神韻上。

唐人尚「法」:是在當時社會環境影響下,形成的法度嚴謹、氣魄雄偉、具有廟堂之概的書法風尚。柳公權受中唐書法變革的影響,學顏書,兼習二王,形成自己的風格,字形中宮緊收、挺拔險峻、豐潤通神、更見骨氣。與顏真卿被世人譽為「顏筋柳骨」而享譽書史。

中唐張旭、懷素,宗法二王,吸取二王精髓後,所創造出極具個性的草書-狂草,光耀千古。李邕行書以雄渾,豪放稱著於世,他在行書方面,甚得右軍筆法,在此基礎上一改王書,而演變成雄偉豪放的風格。

宋人尚「意」:是宋代文人書法,以書抒懷,表現個性,注重書法的內涵和書寫意趣,是謂「尚意」的書法風格。北宋四家:蘇軾、蔡襄、米芾、黃庭堅是尚意新風的主力軍,雖然有各自的書法新創意和思想,但在新的思潮中,以「意」為綱領導書壇。宋四家以蘇軾的理論最為突出,其為一代文宗,文風豪放,氣勢磅礴、直抒胸臆,書法思想亦同。

黃庭堅草、行、楷皆善,以草書最能體現風格,長撇大捺,氣勢開張。得蘇舜欽筆意,受益於張旭圓勁飛動之筆法,字形左顧右盼,上俯下仰成跌宕之勢。強調書法的抒情和書卷氣,注重神韻,以豪放、博大的書法境界。

宋人尚意是以國運多舛,文人憂國,失意等情感的發揮,在書法上的體現和昇華,雖承緒晉唐,但不同於晉人安逸生存中的玄妙思想和瀟洒,而在書法中表現出的自然神韻;唐人國力興盛時,受朝制約束而中規中矩的嚴謹法度,所產生的具有廟堂之氣書法。宋人尚意,是書法第三階段演變的高潮。

元、明尚「態」:即是說元、明時期的書法時尚,偏重於摹仿,注意在字的形態上下功夫。書法潮流,在元、明時代進入了一個復古時期,大凡學書者紛紛效仿晉人,而求之於刻帖。趙孟頫說:「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即是認為字的結體形態,可以隨時代而變化,而古人筆法應恪守不變。

1250-3-1

書法社員合影

 

【本文稿經由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技師報同意轉載;未經允許請勿任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