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講座(二) “篆隸草行楷”的書法美學

中國的文字起源於遠古人的結繩記事,後來發展出用金屬刀具等堅硬工具,將一些事情鏤刻記載於龜殼、獸骨上面,形成了我們所認知的甲骨文。而在人類文明逐漸發達時,鏤刻刀具的進步,以及需要記載的事物逐漸增加,文字的字體、字形,也跟著產生變化,線條也有明顯的不同;而到了秦朝蒙恬發明了毛筆,漢朝蔡倫創造出紙張後,文字的書寫,產生了大幅度的進展,從篆書發展出隸書、草書、行書以及楷書,使得中國的書法,不僅具有實用性,也產生了藝術性,而在藝術性上,也有了蓬勃的發展。

篆、隸、草、行、楷,各個書體的發展與實用,都有數百年乃至千年之久。在這數個字體發展長遠年代裡,歷史上有各個朝代的更迭,也經歷了許多的戰爭與和平,有顛沛流離的戰亂時期,也有承平富庶國泰民安的日子,在這種複雜變革的環境下,各個時期都激起了文人澎湃的思想浪潮,實實在在的孕育出了豐富的文化內涵,也讓書法藝術,隨著文化底蘊的增厚,而有淋漓盡致的發揮。

我們觀賞書法作品時,常就字體、字形、線條粗細、轉折變化以及空間布局等方面去欣賞,也等於是欣賞一幅畫作。而繪畫或攝影作品,是要抓住剎那去變成永恆;書法則是文學情感藉著文字書寫來表達的藝術,書法延續著文學的情感,它是時序性的,是故事性的,書法的藝術性,也因此而更精采。

我們以一首蘇軾想念弟弟蘇轍的宋詞"念奴嬌"(赤壁懷古)為例,(註:這幅作品,讀者可以上網查到;或是抽空到台北車站B1,觀賞雕刻放大字體的作品,或可感受到那磅礡的氣勢),來看看書法連結文學所產生的藝術性。當年蘇軾被貶謫到黃州時,他來到了溪邊,看到江中壘石激盪而波濤澎湃的流水,想起了三國的赤壁之戰,也想念起分隔兩地的弟弟,便振筆疾書,寫出了膾炙人口的宋詞「赤壁懷古」(念奴嬌)。我們可以從「大江東去...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看到文章的氣勢,從平實的敘述而到達了頂點,而書法的書寫揮灑,也從一般的楷體,隨著文章的情緒高漲,轉變為情感澎湃的草書,將書寫情緒發揮到淋漓盡致。而隨著「...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筆勢也隨著文章的情緒,回歸平靜而收斂。本首宋詞,我們藉著書法字體字形的展現,更能夠感受到文詞中所表露的情感。從這裡可以體會書法與文學之相得益彰。

11/10(二),本社舉辦了第二次的書法講座:"篆隸草行楷"的書法美學,還是邀請陳慶坤教授為我們授課。講師依然是備課內容豐富,講演精彩,將書法的書體-篆、隸、草、行、楷,關於它們的來由,使用的年代,使用字體的演變,以及各個字體書寫的藝術性發展等,藉著準備好的投影片(圖片有著作權的限制,無法引用到技師報上),都做了精闢的講述及解說。講演中,台上、台下互動熱烈,講師對於學員們的提問,都有充分的解說。課後,講師還親自示範黃庭堅的"花氣薰人帖"的書寫。學員們對於講師的上課熱忱及精彩的內容,感到非常滿意,並對老師充滿了感激。

之後,本社在12/8(二)晚上6:30~8:30,假省公會會議室,繼續舉辦書法講座(三):"書畫同源 "書法與繪畫的關係,談書法線條與繪畫風格。敬請諸位 先進邀集親朋好友,踴躍參加。

1251-3-1

書法社員合影

 

1251-3-2

點線面構成的書法結構美與形式美

 

1251-3-3

平正中見險絶,險絶中求趣味。

 

1251-3-4

字的結體要求整齊平正,長短合度、疏密均衡

 

1251-3-5

節錄陶淵明「歸去來辭」

【本文稿經由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技師報同意轉載;未經允許請勿任意轉載】

 



【版權重要說明】:本網站內容係由該著作權人或團體同意下轉載、或由該作者或會員自行創作上載發表之沒有違反著作權之圖稿內容,一切內容僅代表該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本站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若讀者認為文章或評論有侵權不妥之處,請與聯絡我們,將儘速協同處理;同時未經本網站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內容,我們也將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