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艷米勒-園園之美畫展>導覽

<驚艷米勒>畫展正在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展覽,人滿為患。筆者曾3次到現場,被排隊購票和入場的人潮嚇到,打退堂鼓,最後在星期一一大早排隊順利入場,因參觀人數不那麼多,才得從容且仔細的觀賞全部畫展。福利委員會即將舉辦參觀此畫展之活動,筆者特簡要介紹畫的內容,並補充說明相關資料,作為技師參觀前瞭解畫展的背景資料。

展覽時地: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97年5月31日~9月5日。

奧塞美術館:1900建立奧塞火車站,於1929年功成身退,此後廢棄數十年,直到1986年改為奧塞美術館開幕,成為巴黎最重要的現代美術館。典藏年代界定於1849年至1914年間法國畫壇的精品佳作。這期間也正是現代美術百花齊放年代。

米勒生平:1814年生,逝於1875年,年輕時從事農作,從小隨神父學拉丁文希臘文,又熟讀莎士比亞等文學經典,因此他是深具文化素養的農民。1837年得到獎學金到巴黎學繪畫,後來獎學金中斷,1949年舉家遷到巴比松。從此作品多描寫農民生活,感人甚深,畫風以質樸、凝重,富有抒情氣勢,採用陰暗泥濁的顏色來表現。米勒一生窮困,因此淬勵出輝煌的藝術成就。

巴比松畫派:1848年左右,一批不是出身於藝術學院的畫家,如米勒、胡梭等厭煩了繁華的巴黎,跑到巴黎近郊巴比松附近郊野的楓丹白露森林去居住,並以該地美麗的自然風景作為繪畫題材,藝術史家稱這時期為巴比松畫派。

寫實主義:1848~1900年,在巴比松的畫家是西方藝術史中首次走出畫室,以廣闊的自然及明媚的景色為對象作畫,他們精確的描繪大自然,並藉著客觀現實的畫風,揭開了寫實主義的序幕。在1850年前後,米勒是代表寫實主義繪畫的3位畫家之一,其他2位是杜米埃和庫爾貝。

與米勒同在巴比松的畫家包括:柯洛、胡梭、勒盧、杜培、迪亞茲、德蘭、特華雍、波納及抗特等。

以下的編號為畫展的編號,茲就每幅畫作簡要說明如下:

403,柯洛,「夜晚-遠方的高塔」,以一種攝影般的眼睛嚴謹地畫出了一個「風景的片段」。
404,柯洛,「收網」,畫中河水映照著天空。
405,柯洛,「河畔柳樹」,柯洛美學的代表,以灰線為主要色調,細線條。
由於柯洛對自然的興趣,以及特別關注光線現象,使他被視為印象派的先軀。無論風景與人物,柯洛寧靜渾沌的如詩意境,都具有超越時間的美。
406,胡梭,「楓丹白露森林中的道路,暴風雨的氛圍」,暴風雨的天色從鉛灰到黃色與鮮藍,烘托著粽色的秋色。
407,胡梭,「路邊水潭,貝里的農莊」,胡梭畫了許多小畫,表現迷人的田園風光。
408,胡梭,「小橋」,描寫巴比松鄉間附近的鄉村夏日。
以上三幅胡梭作品分別作於不同階段,因此,鋪陳出它的變化。
409,裘勒˙杜容,「橡樹」,他喜愛樹林,在本作中試圖表現樹木最微末的細節。
410,勒盧,「柯塞特的平原與沼澤,羅瓦爾河口」,畫中的水景,孤立的樹,空曠的視野,變幻的天空,描繪出他對故鄉景觀的鮮明印象。
411,波納,「尼韋內的耕作,第一次鬆土」,愛畫動物的女怪傑,從小母親為了讓他好好認字,畫動物讓她指認字母,這樣的練習,卻意外開啟了波納對動物的熱愛。
412,裘勒˙杜培,「橡樹與水潭」,高大的橡樹枝葉茂盛,每片葉子與枝幹都各有表情。變幻萬千的天空、逆光的橡樹、映著光的水潭,整體氛圍鋪陳得張力十足。
413,德崗,「楓丹白露農舍中庭」,相當典型的風俗畫題材,描繪樸素的農舍庭院中,正啄食的母雞、木桶以及柱杖站在門口的老婦。他一生沒什麼朋友,是孤獨的藝術尋道者。
414,迪亞茲,「森林邊緣」,在宏偉的構圖中展現天空、密林、草地、林木等不同空間光線層次的處理功力。迪亞茲擅長於厚塗法,有不少後世畫家仿效。
415,特華雍,「抓背的母牛」,白色母牛摩擦樹幹止癢,表情舒服又滿足,畫家敏銳的寫生觀察,最能讓人感動且會心一笑。
416,多比尼,「春天」,他在世時就富有聲望。這幅散發詩意的作品,是多比尼用擅長的畫法,在橫間的巨大畫幅中,以全景視野描繪春天的植物抽出新綠的景像。
417,杭特,「農婦」,杭特是美國豪門富公仔,他筆下的「農婦」,自然散發出優雅的氣質。他偏好描繪繁瑣細節,以金黃麥穗、紅色的罌栗花呼應穿著白衣、棕裙的年輕農婦,鋪陳出優美的畫作氛圍。
418,多比尼,「格拉弗的草地,在卡爾多斯省的維耶維勒」,畫森林月夜,是西方風景畫少見的取材。月夜幽微的光,比陽光更難表現,多比尼以顫動的筆觸表現月光的閃現。風的輕拂,手法已經很有印象派的畫風。
419,特華雍,「看守人與他的獵犬」,帽緣低下的獵場看守人,襯托了前方數隻亮光的獵犬。秋天是狩獵季節,獵犬正蓄勢待發,彷彿聽到了興奮的吠聲。
420~421,19世紀中晚期,知名攝影家納達所拍攝的米勒肖像,以及紀錄法國農村實際生活的22幅原版相片。可將它與米勒所詮釋的法國農村生活作互相對照。
422,米勒,「娥貞娜˙菲利克斯˙勒克圖瓦女士」,是米勒第一任妻子的妹妹。
423,米勒,「查理˙弗亞當」,是童年玩伴的妻子。
425,米勒,「兩名浴者」,米勒為了餬口畫裸體畫,因被譏笑是專門畫裸女的,而立志從此不再畫裸體畫,這幅畫中一男一女所塑造的裸體是強而有力軀體,充滿結實樸素的力量。
426,米勒,「躺臥的裸女」,披散長髮趴臥在被褥凌亂床上,這位年輕的女子,很可能就是米勒的妻子勒梅爾。米勒藉著繪製裸體畫,不斷磨鍊描塑人體的技巧,這段扎實歷鍊,大有助於日後畫人物時的表現手法,終身受用不盡。
427,米勒,「簸穀的人」,簸穀的人弓起上半身顯得張力十足,米勒運用紅、黃、藍三原色出神入化,尤其麥子翻飛時塵土飄揚的效果,逼真得讓人看了不禁想打起噴嚏來。
428,米勒,「拾穗」,米勒的「拾穗」是曠世傑作,像優美的勸世詩,提醒世人莫忘照顧貧苦的可貴美德。拾穗者活得辛苦,卻是窮人的活路。三位拾穗者用勞力頑強的生存下去,生命有了值得尊敬的尊嚴,有幸親臨目睹「拾穗」及下幅的「晚禱」是多麼的難能可貴。
429,米勒,「晚禱」,畫面布局很單純,因而有樸素的美感,在平坦遼闊的田野中,低頭禱告的姿態是如此的虔誠動人,米勒巧妙的將地平線拉高到畫面的三分之二,接近人物的肩膀位置,反襯出人物顯得更為謙卑。
430,米勒,「坐著編織的牧羊女」,米勒忠實地紀錄農村生活景像,也傳達出人的生活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關係。
431,米勒,「縫衣婦人」,她的容貌樸實無華,在工作中的專心與認真,流露出動人的安靜力量。
432,米勒,「紡紗女,奧井涅的牧羊女」,土堆兩隻羊在吃草,背後的白雲襯托出少女勤勞的身影。
433米勒,「在格賀維勒的諾曼地送出牛奶的女工」。
434,米勒,「牧羊女與羊群/大牧羊圖」,遠方的地平線籠罩著夕陽餘暉,逆光的牧羊女化為一尊寧靜塑像,畫面有沉靜安祥的和諧之美。
435,米勒,「春天」,這幅畫是米勒生前最後幾年才完成的。畫中春季雷雨的烏雲、雨後的彩虹、飽含濕氣的泥土,開花的果樹與盎然的野花、路邊樹下有人正在避雨,畫中的春光明媚,色彩與明亮度都大為提高。
436,米勒,「有羊群的牧場˙月光」
437,米勒,「格勒維勒的教堂」,米勒憑記憶畫出故鄉格賀維勒教堂,這是他晚年最後作品之一。
438~447,這些是法國共和國時期(19世紀末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生前名燥一時的畫家,為節省篇幅,僅介紹440及445兩張畫。
440,布爾東,「拾穗者之歸」,這是1859年沙龍展首獎作品,被藝評家讚賞為「優美的農村金像柱」,但畫中呈現儀表端莊、衣服整潔、高貴自信的女性,和現實中真正的農婦差距很大。
445,達尼安-布維赫,「在林中」,「在林中」是一幅精心建構的作品,畫家在並不寬廣的畫面中和諧地安置了幾個相貌分明、姿態迥異的人物。這幅畫引人注意的特殊手法是,消失點的位置很高,而且特別強調從左下角到右上角的對角線,將觀眾的目光從送飯年輕農婦轉過去的臉,引回路過此地的音樂家,想來音樂家演奏完畢後會分享農民的粗茶淡飯。這幅畫獲得不少佳評,證明自然主義畫派已受到藝評家的肯定。
參考文獻

國立歷史博物館展覽現場及聯合報出版<驚豐米勒-田園之美畫展>

【本文稿經由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技師報同意轉載;未經允許請勿任意轉載】



【版權重要說明】:本網站內容係由該著作權人或團體同意下轉載、或由該作者或會員自行創作上載發表之沒有違反著作權之圖稿內容,一切內容僅代表該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本站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若讀者認為文章或評論有侵權不妥之處,請與聯絡我們,將儘速協同處理;同時未經本網站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內容,我們也將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