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歐盟課徵碳稅的挑戰與商機

2021年7月16日歐盟委員會提議,對進口國沒有像歐盟有「碳稅架構」的國家(像台灣就是),將開徵進口邊境碳稅。因為國際流動,為避免工業生產,從有課碳稅的國家,移往無碳稅的國家,徵收邊境碳稅,一直是經濟學家認為有效的方式。

對台灣來說,台灣的各產業包含營造業,一直沒有溫室氣體排放的管制,台灣的鋼鐵、水泥等,輸出到歐盟國家的比例也很低,對營造相關產業來說,機會大過挑戰。那機會是什麼?

碳匯與碳權,將是營造產業新的機會,比如本來沒有特別誘因的太陽光電,也會因為邊境碳稅的開徵,有全新的機會。一工廠所製造產品的碳足跡,本來不必特別計算與減低,但邊境碳稅的開徵,讓這些工廠有了誘因,進行減排、或自主減碳的工程與活動,台灣在推動太陽光電屋頂,一直有不少因難,且廠商意興闌跚,現在有了新的壓力,轉換為動力,讓太陽光電屋頂,更容易有說服力與推動力。

邊境碳稅,也會壓迫各國訂定自己的碳稅法規;反正你不是自己人收自己人的錢,就是自己人去付錢給人家。台灣在溫室氣體減量與管制上,相當被動,因為愛怎麼排碳就怎麼排碳,似乎是台灣產業的國際「優勢」,然而新的歐盟舉措,雖然對各國,包含台灣,看來是個新的挑戰,但何嘗不是營造相關產業不可多得的商機呢!

【本文稿經由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技師報同意轉載;未經允許請勿任意轉載】

 


Ads sidebar 2-1

來來來哩來按個贊!


【版權重要說明】:本網站內容係由該著作權人或團體同意下轉載、或由該作者或會員自行創作上載發表之沒有違反著作權之圖稿內容,一切內容僅代表該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本站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若讀者認為文章或評論有侵權不妥之處,請與聯絡我們,將儘速協同處理;同時未經本網站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內容,我們也將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