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師報第659期社論「別讓下水道建設的落後變成台灣進步的絆腳石」讀後,筆者很高興公會能替會員發聲,對國內重要公共建設議題,表達明確的立場和意見,希望這不是最後一次,以後將有更多類似的社論出現在技師報。

不過有一點值得注意,國內污水下水道接管普及率實際上分為:公共污水下水道、專用污水下水道及建築物污水處理設施等3大類。其中公共污水下水道是指由政府建設管理的污水下水道;專用污水下水道是指根據下水道法,在沒有公共污水下水道地區,新開發100戶以上社區時,必須自費建設污水下水道;建築物污水處理設施則是指新建分散建築物等,必須自設的污水下水道。至於未設污水下水道市鎮鄉村、老舊社區及零星建築物,除特殊情況如水源地保護區等外,原則上要依賴建設公共污水下水道來接管納入系統。

社論中提到的2006年底15.5%,只是第一類公共污水下水道接管普及率。根據筆者查閱年版環保署「環境白皮書」所載,2006年底3大類的接管普及率分別為:公共污水下水道15.58%、專用污水下水道11.30%、建築物污水處理設施6.81%,三者合計33.69%,比起一般開發中國家,仍然差得很多。加強公共污水下水道建設,無疑是改善現況的最重要一環。

記得10多年前,那時候還沒有推動專用污水下水道,以及建築物污水處理設施,所以接管普及率完全依賴公共污水下水道。有一次我參加中央研究院主辦的一項環保研討會。當時院長李遠哲先生,看到會中分發文件中,提到95%,用戶尚未納入污水下水道,誤以為污水下水道接管普及率已達到95%,因此,在他演講中特別強調,95%的污水下水道接管普及率倒蠻不錯。當場有人指出是95%用戶尚未接管,普及率只有5%,他大呼不可思議。經過10多年來努力,雖然進步不少,但套一句國父孫中山先生的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

【本文稿經由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技師報同意轉載;未經允許請勿任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