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文明誕生的必須條件之二:築城防衛

 

引 言

定居下來的智人,為了安全,必須「築城」防衛。所謂防衛,包括遮風避雨、防獸、防盜、防止敵人入侵。筆者將「城」分為「戰鬥之城」、「戰術之城」與「戰略之城」,分別說明如下。

戰鬥之城

住宅,是一個人或一個家庭的第一個城堡,神聖不可侵犯。

住宅的門戶與圍牆,聚落周圍的拒馬、柵欄,步兵野戰時的鐵絲網、砂包堆、散兵坑、壕溝、小碉堡等,都可以是「戰鬥之城」。

最原始的住屋包括:居住於岩洞之中、在樹上築巢、在草原之中搭建棚屋。有些棚屋,只是用獸骨與獸皮搭建起來。有樹木的地方,用木材建造房屋。有板岩的地方,採取石板建築房屋。缺少木材、石板之地,製作土塊或燒粘土為磚瓦,以建房屋。為增加防衛縱深,房屋之外建築石牆或木柵欄。

戰術之城

鄉村的大碉堡,客家的圍樓、城堡、城市或城邦的城牆、護城河等,都可以是「戰術之城」。

中國五胡亂華之時,一大群中原人士,南遷福建南部與廣東北部,稱為「客家」。客家人所建「圍樓」(或稱「土樓」),極具生活與防衛功能。古代歐洲國家的城堡(citadel)、中國北京的紫禁城、王府、以及高牆圍起來的所謂園林,除了防衛功能之外,兼具區隔皇室(或貴族、富豪)與平民或被征服者。許多城堡的護城河,也是另一種型式的城;其中,吳哥寺(又稱小吳哥、吳哥窟)的護城河寬達190公尺,是個人所見之最寬者。

戰略之城

中國的萬里長城,隔離中原的「農耕文明」與塞外的「遊牧文明」,達兩千年之久,為「戰略之城」;萬里長城係由秦始皇決定將原來北方諸國所建防衛匈奴的城牆連接起來而成。秦始皇集重兵於咸陽,故修直道(後世稱之為秦直道)通往長城,當匈奴攻打長城之時,駐在咸陽的騎兵可以迅速衝往長城支援。

城的防衛極限

一般而言,若兵器的先進程度及兵士的作戰能力相當,攻城一方的兵力(數量)必須是守城兵力的3倍以上,才可能攻佔一座建造良好的城堡。若敵對雙方的兵力相當,城堡可保無虞。但若圍城時間長久,城內糧食用盡,進攻者就會得逞。

人類歷史上,幾乎沒有不破之城。萬里長城曾經被蒙古攻破,因為兵力懸殊;吳三桂開山海關迎清軍入關,萬里長城形同虛設;北京城被八國聯軍攻陷,因為聯軍的兵器優勢。

城與城市的分別

中文的「城市」一詞,其實包含「城」與「市」兩個面向。「」指硬體的土木工程,「」指貨物及知識的交易。城市外圍的農村,生產糧食、初級建材(木材、石材、土磚、土瓦)、燃料(木材、木炭、煤)等,以之入城交換工具、日用品、藝術品、知識等。因此,城市,已經不只是為了防衛或安全而已,還有生活、經濟、社會、教育、文化、政治等功能。

城市的出現,為了記帳、紀錄、傳達命令、祭祀、卜卦、教育,發明「文字」,建立「書寫歷史」,人類主流文明從此誕生。

976-8-1
照片1 戰鬥之城:板岩薄片用作建材,
屏東三地門原住民石版屋(洪如江攝)
976-8-2
照片2 戰鬥之城:穴居住宅
(洪如江攝於約旦玫瑰城Petra
976-8-3
照片3 戰鬥之城:埃及沙漠中的貝多因人住宅,
以矮牆增加防衛縱深(洪如江攝)
976-8-4
照片4 戰術之城:希臘雅典「衛城」
(翁作新教授攝)
976-8-5
照片5 戰術之城:客家圍樓(土樓)全景
(王鑫教授攝)
976-8-6
照片6 戰術之城:中國元明清三代的皇居:
北京紫禁城城牆
976-8-7
照片7 戰術之城:萬里長城的最西端,嘉裕關

976-8-8

照片8 戰術之城:吳哥寺的護城河,寬190公尺
976-8-9
照片9 戰術之城:耶路撒冷城

976-8-10

照片10 戰略之城:萬里長城(221BC-206BC完成)

【本文稿經由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技師報同意轉載;未經允許請勿任意轉載】


Ads sidebar 2-1

來來來哩來按個贊!


【版權重要說明】:本網站內容係由該著作權人或團體同意下轉載、或由該作者或會員自行創作上載發表之沒有違反著作權之圖稿內容,一切內容僅代表該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本站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若讀者認為文章或評論有侵權不妥之處,請與聯絡我們,將儘速協同處理;同時未經本網站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內容,我們也將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