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新工法應用於核廢料之初探

前言

今年3月11日日本福島發生9級大地震及巨大海嘯,造成福島核電廠受災嚴重,輻射外洩危機日趨惡化,根據日本政府目前發表的輻射線的問題令人不安。而其輻射塵是否已吹至台灣,更令全台民眾無不憂心忡忡。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為此立即主張推動「非核家園」;但李前總統旋即質疑「如何非」。作者對此不敢隨意置喙,但對目前3座核電廠及全島因醫療等所需,每天所產生的核廢料之處理,確曾費心費力過。茲將其過程簡述於后。

民國90年初,時任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主任委員胡錦標先生、台灣電力公司核廢料後端處處長林明雄先生、經濟部水資源局顧問陳茲國先生、民間的綠化公司董事長林恆德先生與筆者等人,曾前往日本靜岡縣沼津市高嶋開發工學總合研究所,考察「有效微生物發酵循環法工法」,並參觀其在靜岡縣進行之農藥廢液處理、水肥暨污泥處理、放射性物體之分解及PCB多氯聯苯污染地之復原等處理設備及其處理情形。

 回國後就考察所得的資料及其實績加以研判,咸認其工法確可有效處理生活水廢水、各種產業之廢棄物及放射線物質等,乃決定投資新台幣一仟多萬元正式引進該技術,並先在核能研究所(以下簡稱為核能所)就分解銫-137進行試驗。

 核廢料處理機制

 作者曾於本刊提過:十多年前日本高嶋開發工學總合研究所研發的「有效微生物循環發酵工法」【1】,以下簡稱為「微生物新工法」。簡言之,本工法主要是藉由慎選適當的菌種,再利用菌種的4種特型及其創新製造的設備,經曝氣、發酵、合成及沉澱等程序,營造厭氧性菌類與好氧性菌類共存、共榮及共生的系統,激發微生物具有的特殊能力,產生其能降解污染物的基質性、機能性以及智慧性的功能,進而將農藥、人畜糞尿、石油化學物、氯系溶劑、重金屬、砷、有毒氣體、鹽分及放射線元素等環境污染物,予以降解去除【2】。

試驗

(一)籌備設備

該項試驗於90年2月1日正式展開,核能所在其辦公大樓前興建一座玻璃試驗廠房(詳如照片1);綠化公司則自費自日本進口所有核廢料試驗器材(部分設備如照片2)。

(二)開始試驗

第1階段試驗,自4月1日開始投入試料(Cs-137)至5月20日完成。當時的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還鼓勵筆者繼續努力,因此,第1階段試驗完成後,乃再進行該第2階段試驗(自6月15日開始至8月15日完成),9月30日又再做1次即停止。

(三)  試驗結果

 全部試驗工作前後進行8個月,試驗工作完成後,原子能研究所即進行查驗工作。並正式於中華民國91年2月5日以核綜字第0910000802號函,檢送完成試驗報告一份,給當時出面洽辦的綠化工程公司。試驗報告內P.7-1所列之「7.結論與建議」明示:「1. 複合微生物養成動態系統處理放射性廢液試驗,發酵,歷經兩階段試驗,操作期間約22週,最後總檢驗計算結果:實際進出料銫-137總活度減量為366.943736MBq,進出料總活度減量百分率為50%,每週約2.3%活度減量之效能,顯示本試驗期間放射性物質活動度具有減量現象。由於這只是初步測試結果,為證明微生物具有降低放射性核種銫-137活度能力,仍有待進一步重複多次試驗。2.本試驗微生物反應槽中固形物之比活度728.7Bq/〜6390.9 Bq,固/液活比為55.63〜173.5,顯示此微生物對銫-137具有良好吸附分離效果。3.複合微生物養成動態系統處理放射性廢液,設備改進與程式量測儀器增設、最佳操作條件之獲得與控制、系統適用核種與活度範圍、處理效率提昇、與現行廢液處理程式組合及降低操作成本等,為未來本項工作之努力方向。」【3】。由此可證明該工法對消除放射性元素確實有效。可惜後來因政權交替,新執政黨以推動非核家園為由,拒絕再做進一步的試驗。

748-6-1   

圖1  核廢料試驗廠房外部照片  

748-6-2

圖2  核廢料試驗廠房內部照片

 參考文獻

1.EMBC情報微生物工學(2001年)。開發工學總合研究所。

2.EMBC情報微生物工學譯本(2001年)。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

 3.有效微生物環發酵法處裡放射性廢料試驗報告(2001年)。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

 

【本文稿經由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技師報同意轉載;未經允許請勿任意轉載】


Ads sidebar 2-1

來來來哩來按個贊!


【版權重要說明】:本網站內容係由該著作權人或團體同意下轉載、或由該作者或會員自行創作上載發表之沒有違反著作權之圖稿內容,一切內容僅代表該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本站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若讀者認為文章或評論有侵權不妥之處,請與聯絡我們,將儘速協同處理;同時未經本網站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內容,我們也將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