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10日美國知名心理教授布里古曼(Bruce Bridgeman)來台演講期間,從住宿的北市福華飯店(位於仁愛路與復興南路交角)外出,疑因不知有逆向公車專用道又闖紅燈,致於在仁愛路公車專用道遭公車撞飛,頭部重創不治,聞此噩耗,直覺仁愛路及信義路的逆向公車專用道,自從民國78年6月14日實施以來,已歷經27年有餘,且台北市捷運系統業已完工通車,時空轉變,值得檢討其持續的問題。

台北市政府為謀求有效改善台北市交通,報奉行政院核定,於77年3月1日成立交通局,整合交通運輸規劃,統一交通管理事權。當時筆者尚任職於台灣省政府住宅及都市發展局(簡稱住都局)擔任總工程司職務,但受到交通局首任局長陳廉泉學長(成大土木系學長)力邀轉任台北市交通局副局長,輔助局務,主管交通工程技術性工作,輔導局屬交通管制工程處、停車管理處及交通警察大隊之業務,為求貫徹工作效率,定期召開技術會報研討對策。

民國77年期間,台北市交通建設大興土木,鐵路地下化工程及台北市捷運系統工程同時開工興築,台北市陷入最嚴重的交通黑暗期,尤其是忠孝東路全線開腸破肚寸步難行,所以才有研擬將仁愛路及信義路兩大東西向幹道改為單行道,以紓解東西向交通。筆者於是在77年8月15日召開技術會報,考慮於仁愛路及信義路改為單行道,同時佈設一條逆向行駛的公車專用道,如此不但公車路線無需變更之外,鄰近之商店及住家也不致反彈。但是學者專家仍有甚多意見爭論不休,甚有批評此一「倒行逆施」構想,究係出自「天才」或是「白癡」之手,不過交通局仍堅持理念並獲得當時吳伯雄市長之鼎力支持,終於在78年6月14日付之實施。

迄民國88年8月筆者升任局長後,有感於仁愛路及信義路公車逆向專用道的成效不錯,且佳評如潮,因而有計畫地推動棋盤式公車專用道路網,成為「公車捷運專用道」,以利廣大的公車族快速便捷。乃積極推動南京東路雙逆向公車專用道計畫,由於此方式工程費最節省、工期最短、改變路型最少,然而卻於即將完成付之實施之前夕,遭到有心人刻意封殺,台北市議會亦跟著起舞,以致胎死腹內,無法實施。然而筆者堅信有一天必定還是會實施的。果然過了不久,台北市政府政黨輪替,終於由陳水扁市長及賀陳旦局長,實施了南京東路公車專用道,雖然型式不同,工程較複雜,但公車專用道的理念是相同的。

如今台北市捷運系統東西向已完成,板南線(忠孝東路)、淡水信義線(信義路)及松山新店線(南京東路),東西向的交通已有相當程度的改善。因此仁愛路及信義路,因應交通建設而改為單行道將近三十年,造成建國南路及復興南路兩幹道行車之異常,以及外來車輛的不習慣,應該已到檢討恢復雙向行駛的時候了。如今交通局代局長張哲揚,也是當年參與設置逆向公車專用道的成員,正好可將此一因應措施的緣起始末及成果,作成記錄存檔當作文化資產,可供將來其他城市的借鏡,宜儘速將仁愛路及信義路恢復雙向行駛,公車專用道仍可保留,只是逆向一詞成為歷史而已。此一工作比起柯市長上任之初,拆除忠孝西路公車專用道及忠孝大橋北門引道,都要簡單而易行,相信柯市長必定樂於支持。

【本文稿經由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技師報同意轉載;未經允許請勿任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