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災害復建工程 參選金安獎之經驗分享

呂正安 公路總局二區養護處谷關段 段長

張家榮 土木技師/長達營造公司 董事長

鄭中南 土木技師/長達營造公司 總經理

摘要

近年來氣候異常致山區災害加劇,常導致土石流、路基流失及邊坡崩塌等,路毀橋斷,時有所聞。欲於偏遠地區進行復建工程,往往考驗工程團隊的周延、效能及職安作為,尤其偏遠高山區的職安作為,到位與否,常不受重視,卻關乎工程能否順利完工甚巨。疏忽之所在,常為事故之所在。有鑑於此,施工團隊如何推動優良職安機制,以提升勞工照護及防護,進而留住勞工的人與心,則顯得特為重要。本文特以山區路段獲金安獎肯定之台8線63k+400(德基)明隧道工程,其相關職安優良機制,供同業參考,期能對國內職安提升及有志參與金安獎者,有所助益。

壹、工程概述

台8線(俗稱中橫公路)德基路段邊坡陡峭,屬六級坡,其中位於63k+400之上邊坡,蝕溝長逾300m,因表土風化嚴重且破碎,遇大雨時常引致嚴重土石流,因偶夾巨岩聳立,當其下承載之土石,隨土石流崩落後,則因漸次失穩,於晴天時亦會崩落至下方道路,如照片1~3所示。公路總局為提升通行安全,乃研擬:迴避工法-山岳隧道、主動防護工法-型框植生或掛網噴漿、被動防護工法-明隧道等。經周延查勘,就功能、技術、經費、工期、環境、維修及施工安全等評估審視,卒乃採明隧道為整治復建工法。

1245-3-1

照片1 上邊沖蝕溝縱深且長逾300m(右為前期已完工之明隧道)

 

1245-3-2

照片2 沖蝕溝兩側崩塌至渠道裡堆積

 

1245-3-3

照片3崩塌至通行道路

「107年第1次災害台8線63k+340~63k+480易致災路段復建改善工程」(以下簡稱本工程),工址位於台8線63k德基路段,如圖1所示,主辦機關為「交通部公路總局第二區養護工程處」、設計單位為「劦盛工程顧問公司」、監造單位為「第二區養護工程處谷關工務段」、施工廠商為「長達營造工程有限公司」,契約金額為1億3,125萬。本工程主要係包含三單元,總長75m、寬8.5m之鋼筋混凝土明隧道,平、立面圖詳圖2~3、主要工程項目如表1。其中考慮承載穩定性,臨河側之基礎採直徑60cm之基樁;考慮提升下邊坡抗沖刷能力,故設置跌水保護工;而為維持通行需求,採用半半施工,先施作山側之明隧道,再施作河側明隧道。

1245-3-4

圖1台8線63k+340~63k+480易致災路段復建改善工程位置圖(圖中紅框)

 

1245-3-5

圖2 台8線63k+340~480易致災路段復建改善工程平面圖

 

1245-3-6

圖3 台8線63k+340~480易致災路段復建改善工程立面圖

 

表1 台8線63k+340~480易致災路段復建改善工程主要工項

主要工項

單位

數量

60CM基樁

48

山側基礎板

M

83.8

山側背牆

M

83.8

山側柱

27

河側基礎板

M

68

河側柱

27

橫梁

27

頂板

M

75

廢輪胎及填砂

M

75

下邊坡跌水保護工

M

75

 

本工程位於海拔約1400m之山區路段,上有高聳危坡落石危害,西側則為24km長之中橫便道管制路段,受921地震影響,至今通行期間落石危害潛勢仍高。故不僅需進行設計階段風險評估,施工中更需透過滾動檢討,地貌變異所引致之危害,詳擬殘餘風險之因應對策;而偏遠山區勞工作業環境、安全防護、休憩餐飲等,皆屬能否駐地工作久留之關鍵;而因應落石危害,通行其間之用路人的安全防護,亦是施工團隊應妥善防護之重點;施工人員、機具、材料等,大都經中橫便道運輸至工地,施工期間又需兼顧中橫便道每日3班次(7時、12時、16時30分)之通行需求,一旦通行時段,前半小時即需暫停施工,且須完成人車通行之安全防護。

面臨國內營造工程之施工人力,調度不易且呈現老化,且本工程地處偏遠山區,能順利推展工進完成3單元高落石風險下之明隧道,施工團隊花費心神,有幸獲得109年勞動部金安獎肯定,特以此文作經驗分享。

貳、參選金安獎之機制

一、滾動檢討並傳遞施工風險評估資訊

設計階段,先進行本工程之風險辨識、風險評估、作業步驟拆解、研擬對應之工法、編製安全圖說及預算,做成風險評估報告,流程如圖4所示。其後於工程發包後之開工前協調會,將風險資訊傳遞予施工廠商。

1245-3-7

圖4 本工程設計階段風險評估流程

本工程施工期間最大的危害,來自於上邊坡之土石飛落。施工初期,上邊坡地貌尚屬完整,且之前邊坡工程標案,已完成設置落石防護網,故沿用前期之成果,作為施工期間之落石防護,尚具安全成效。然,108年5月17日至19日大豪雨,短時強降雨之最大時雨量達78mm/hr、153mm/3hrs,為近十年來最大量,誘發嚴重土石流沖毀防護網外,並造成道路中斷,如照片4。之後,到9月前,間歇強降雨衝擊下,工區陷入「崩塌、搶通、強降雨」之循環,難以施工;且落石,亦令勞工怯步。

 

1245-3-8

 

照片4 本工程上邊坡落石防護網設置及受災損情形

因上邊坡沖蝕溝地貌變化劇烈,施工團隊利用UAV空拍、建製3D模型、落石彈跳分析、檢討排水系統等。短期,先清除落石危害潛勢高之浮石;另為施工安全及後續養護,滾動檢討設計增設上邊坡掛網噴漿及土石防護鋼柵、排水盲管,下邊坡跌水保護工及吊溝等,並同步進行危害辨識及風險評估,召開會議將殘餘風險傳遞予施工廠商,由廠商端再研擬殘餘風險之因應對策。

二、因地制宜全方位加強勞工安全防護

1.建置完善的偏遠山區員工照護

員工係公司健全發展之重要關鍵。本工程西距谷關約28km,且需通行中橫便道,東行至梨山約20km,下班時段視線不佳,係屬『前不著村、後不著店』之偏遠山區。為降低施工人員(含協力商)行車風險危害,在距離本工程東側1.5km處(台8線65k),租地搭設足供75人同時居住、飲食及辦公之處所。另上、下工,採工務所團進團出,維護整體人員安全,如照片5。

1245-3-9

照片5 租地設置工務所及團隊進出情形

2.強化低溫危害防護機制

工址位於德基水庫上方,海拔約1530m,1~3月白天氣溫約攝氏8度、夜間約2~3度,加上高山阻隔,致午后日照偏少,因而冬季氣候嚴寒。為防止低溫對勞工作業危害,離工區約100m處,建置勞工休息室,備有暖暖包、熱薑茶、室外暖爐等,且每日打掃整理,維持清爽潔淨,如照片6。工地並設有下列三項危害指標:

(1)低於攝氏10度:提供熱飲及電暖設備。

(2)低於攝氏10度:作業主管及現場人員需加強監看勞工身體狀況。

(3)低於攝氏5度:通報暫停施工。

1245-3-10

 

照片6 工區休息處所設置相關勞工照護配備

3.建置避災策略聯盟:台電大甲溪電廠德基站

本工區及中橫便道,皆為高崩塌潛勢區,若遭阻斷則無法從公路撤離。為確保施工人員在工區兩端阻斷下仍可脫困,特與台電大甲溪電廠德基站建置策略聯盟,如圖5,不管是人員在點1(工區)、東端點2(勞工休息區)及西端點3(已完工明隧道),皆可利用點4(台電德基站渡口),行水路順利返回點5(65k工務所)。

1245-3-11

圖5 工區受困人員疏散後撤路線圖(左上為實際演練水路撤離情形)

三、導入科技防護作為

受108年5~10月間雨情災害及邊坡落石不斷,有意前來作業之工班,見上邊坡沖蝕溝之崩塌嚴重,且需通行中橫便道(僅24km),嚴重阻斷17處、封閉約60天,因而擔心落石危害高、及繞路時程長而怯場。10月以後天氣回穩,工班能較正常作業。於是施工團隊思索提升防護勞工之有效對策,採行高落石風險下作業之四道防護(詳本報1227期):

1. 科技巡檢:以無人空拍機,巡檢邊坡是否有浮石潛勢高危害。

2. 天羅監測:於上邊坡約120m高處,設置紅外線感測器,一有落石經過,即觸動工區警示燈及發出聲響。

3. 鋼柵盾甲:於上邊坡下方緊鄰作業區旁,設置鋼栅阻擋落石衝擊。

4. 庇護碉堡:因應不同工序,設置工區內勞工安全躲避區,並加強避難指示及演練,供無法撤離之勞工庇護。

其中,四道防護中之第二道防護,透過設置路側警示牌面及號誌,達到同步對用路人通行告警。

四、橫向單位聯防,降低運輸風險

本工程物料、灌漿運輸及人員進出等,皆通行中橫便道,而中橫便道,因先天地勢陡峭、地質破碎,加上受921地震影響,至今尚未穩定,故每年落石次數頻繁,時有大規模之崩塌。雖已由公路總局持續進行安全提升強化防護工程,然整治經費相較於自然災害之範圍,仍難以全部涵蓋,故通行風險雖降低,卻仍存在。為此,施工團隊研擬降低風險之對策為,如照片7。

1. 設立交控中心,進行天候分析:主辦機關之交控中心,全天監看全轄區(苗栗、臺中、彰化、南投)之路況及天候,有雨量情資,皆在第一時間傳遞。如有重要施工事項,可提前分析天候狀況,以利規劃在天候許可時日施工。

2. 設置專責通行安全之行管室:監造單位谷關工務段設置專責段,管轄通行監控之行車管制室,除配有專人常時監看中橫便道沿線18支CCTV,且每日派公路保全朝巡路況,配備無線電即時通聯,並與交控中心連線掌握天候。且每雙週、每月,皆進行多方督導,以維持行管室應變能力、及管制保全防避災作為。

3. 應用科技通訊軟體,即時協防:監造單位建置Line群組,將即時天候、道路狀況及是否封路之情資,傳遞予本工程施工團隊。

4. 加強演練,提升應變抗災能力:本路段作業落石危害風險高,提升勞工安全避災意識及工區抗災能力,尤為重要。施工期間進行多次落石發生觸動警響,勞工撤離工區或躲避至安全避難空間之演練,使勞工知危避災;再者,辦理各單位來工區交流研討,精進各項安全防護作為,使施工團隊能掌握應變節奏。

1245-3-12

 

照片7 施工團隊針對通行安全防護之精進作為

參、金安獎評比理念分享

「天天工安、人人有責」,強化勞工安全意識,實乃營造業之核心價值之一,畢竟每位勞工皆是公司最珍貴之資產。本工程位處偏遠山區,先天條件比一般工程受限,人力資源、物資運送等,召募、邀商等皆屬不易;又屬災害復建工程,須與時間賽跑,以求避免一次雨情,即可能使工區成果毀於一旦。然而,雖先天條件不佳、後天條件嚴峻等雙重考驗下,本施工團隊此次投入莫大勇氣及決心,主動參加金安獎評比,實乃以提升復建工程職安水準為己任。而除了前文所述機制外,尚有新冠病毒防疫、BIM、員工保險...等多項優良機制,也獲得金安獎肯定。本案藉抛磚引玉之義,期許其他各類復建工程,亦能接受挑戰。長期而言,對職業安全衛生領域,定有相當助益,且對勞工保障將更落實,未嘗是營造業界之福。

 

【本文稿經由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技師報同意轉載;未經允許請勿任意轉載】


Ads sidebar 2-1

來來來哩來按個贊!


【版權重要說明】:本網站內容係由該著作權人或團體同意下轉載、或由該作者或會員自行創作上載發表之沒有違反著作權之圖稿內容,一切內容僅代表該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本站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若讀者認為文章或評論有侵權不妥之處,請與聯絡我們,將儘速協同處理;同時未經本網站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內容,我們也將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