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博士的遙測教室 看圖說故事-雁行裂隙

當岩土體在剪力的作用下,橫過其滑移面會產生一組雁行裂隙,如圖1所示。其中右旋剪力會形成右雁行裂隙(圖1上),而左旋剪力會形成左雁行裂隙(圖1下)。那麼,在現場要如何區別右雁行裂隙及左雁行裂隙?其方法很簡單,首先我們的視線要順著滑移的方向,或者順著雁行裂隙的排列方向,如果裂隙是從右上角斜向左下角,則為右雁行;如果裂隙是從左上角斜向右下角則為左雁行。它們是在一個剪力作用下的近場應力所造成,如圖2所示。其最大主應力軸(σ1)與雁行裂隙的排列方向相交成約30°的夾角,所以雁行裂隙其實就是張力裂縫。當剪力持續施加時,這些張力裂縫會開始變形,右雁行裂隙會逐漸的變成反S型裂縫(或Z型裂縫),而左雁行裂隙則逐漸的變成S型裂縫,如圖3所示。當地下水帶來礦物質且沉澱於此裂縫時,就會形成很奇特的圖案,如圖4所示。

雁行裂隙與剪力方向的特殊關係,可以應用於判斷滑體的方位。因為滑體的兩側就是剪力作用所造成的邊界,其右側為右旋剪力所造成,而左側則為左旋剪力所造成。因此,滑體的右邊界可能會出現右雁行裂隙,而左邊界則可能會出現左雁行裂隙(見圖5)。根據作者的經驗,滑體兩側同時要出現雁行裂隙的機會很少,一般而言,頂多是出現在某一側;更多時候是兩側都沒有出現,此因滑體的規模不似斷層那麼大,所以出現雁行裂隙的機會會少很多,但是一旦出現,則其利用價值就很高。

由雁行裂隙鑑定滑體的方位時,人要面向下坡方向,即滑動方向;如果在現場發現右雁行裂隙,則滑體必在左側;如果在現場發現左雁行裂隙,則滑體必在右側。一般而言,在路面上最容易發現這些雁行裂隙。

茲舉草嶺滑體為例,以說明雁行裂隙的可用性(見圖6)。草嶺滑動於1999年集集大地震時復發,迄今業已超過15年。在這15年當中,規模不等的較小滑動即不斷的發生,其滑動面也出現深淺不一的現象。就最新的衛星影像(2015年)觀察,新滑體(實線圈繪的部分)的右邊,出現了很明顯的右雁行裂隙,所以可以證明滑體在左側。因為我們是利用衛星影像進行辨識,所以可以看到整個全局;如果是在地面,則失去了宏觀的優勢,勢必要依賴更細微的雁行裂隙進行判斷,但是判斷的方法則是一致的。

雁行裂隙不但可以用於判斷滑體的方位,更重要的,它還預警滑動正在進行中,甚至它還警告整治工法的失效,所以是一種在現場非常有用的判斷工具。

990-8-1

圖1 岩土體於剪力作用下所產生之雁行裂隙

990-8-2

圖2 形成雁行裂隙的應力場示意圖

990-8-3

圖3 於剪力持續作用下雁行裂隙逐漸變形之情形

990-8-4

圖 4 變形的雁行裂隙為石英脈所充填

990-8-5

圖 5 由剪力作用於滑體兩側所發育出來的雁行裂隙

990-8-6

圖 6 於草嶺新滑體右側所發育出來的右雁行裂隙

【本文稿經由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技師報同意轉載;未經允許請勿任意轉載】


Ads sidebar 2-1

來來來哩來按個贊!


【版權重要說明】:本網站內容係由該著作權人或團體同意下轉載、或由該作者或會員自行創作上載發表之沒有違反著作權之圖稿內容,一切內容僅代表該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本站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若讀者認為文章或評論有侵權不妥之處,請與聯絡我們,將儘速協同處理;同時未經本網站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內容,我們也將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