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影像上如果可以判釋岩層的傾向,則我們就能夠辨別順向坡與逆向坡。

基本上,順向坡在影像上顯現平順的斜坡,有時可見三角面。雖然細部會有凹凸狀的微地形,但是整體看起來還是相當坦順,如圖1至圖7所示。

逆向坡則與順向坡為鄰,兩者以山稜線為界;逆向坡的坡面崎嶇不平,沒有規律。在逆向坡上常可見到侵蝕溝、向源侵蝕、落石堆、崩積土等現象,與順向坡絕然不同。

至於細部的辨認,請看下列各張影像的說明。

901-7-1

圖1 順向坡與逆向坡之區別

影像的上半部顯示平順的斜面,為硬岩所組成,形成蓋岩(Cap Rock),具有順向坡的影像特徵;影像的下半部則顯示崎嶇不平,為崩積土所覆蓋。A-B為不同層的硬岩,稍顯突出,在逆向坡上呈水平狀;C也是另外一層不同的硬岩,但是已經發生位移。

901-7-2

圖2 順向坡之影像特徵

與圖一類似,順向坡非常坦順,在T處還可看到三角面;J處是X型節理所造成的鋸齒,表明它是一層硬岩;A處為另外一層硬岩。除了局部地區有硬岩出露之外,逆向坡的坡面已被崩積土覆蓋而平滑化了。

901-7-3

圖3 順向坡上之水流痕跡及匯水凹地

非常清楚的三角面(如T及S)表示它們是順向坡;坡面上且還有地表水沖刷後所造成的蝕溝(如D),它們的流向代表順向坡上坡度最陡的方向,也就是等於岩層的傾斜方向:低一層的順向坡(即R)也呈現三角面,但是其頂點的高程卻在低處,與最上層的三角面之頂點站在高處正好相反,所以我們稱此為反三角面;其實反三角面是一個匯水凹地,其頂點正好形成一個堰口(A),堰口的斷面突然緊縮,具備形成土石流的絕佳條件,因此,乃有土石流A-B的發生,其中B就是堆積扇的位置。

901-7-4

圖4 逆向坡上之向源侵蝕及坡面襲奪

順向坡及逆向坡的影像特徵一如前述。本張顯示逆向坡上的侵蝕溝(G)非常發達,且向源侵蝕(R)又非常明顯;一般而言,順向坡與逆向坡的交界帶係處於張力狀態,因此,該張力帶常發生弧型滑動,例如A-B-C就是一條弧形的張力裂縫,它侵入順向坡,指示滑動面切入岩盤,且傾向逆向坡;因之如果發生滑動時,將會滑向逆向坡;這種現象可以稱為逆向坡襲奪順向坡。

901-7-5

圖5 逆向坡上之弧型滑動

非常明顯的逆向坡弧型滑動(如A及B),其冠部的張力裂縫也呈弧形;有時在滑體內又會形成二次弧型滑動,如C。C右上方的房子顯然是坐落在崩塌物質上。台北市政府已將本處的逆向坡列為監測管制區 QUOTE

901-7-6

圖6 容易發育於順向坡上之硬岩三角面

三角面1、2及3代表是順向坡,而且是由硬岩組成;夾在2與3之間的岩層S則未顯示清楚的三角面,表示它是由軟岩所組成(一般是頁岩或泥岩),由其較細的水系密度之表現更能證實它是透水性不良的細粒岩層。就整體坡面的影像特徵來觀察,順向坡還是坦順,而逆向坡則是崎嶇,並不難分辨。

901-7-7

圖7 岩層受褶皺作用後所形成之順向坡特徵

這裡的地層稍微受到褶皺,所以順向坡與逆向坡的走勢不太一致,但是根據其影像特徵,我們仍然不難繪出他們的位置與分布,例如影像中,奇數層都是逆向坡,而偶數層則都是順向坡。逆向坡容易發生弧型滑動,例如A至D為弧型滑動體在順向坡上形成典型的舌狀堆積;而字碼6至B(6-A-B),以及B至C則是順向坡滑動後所遺留下來的典型U型槽。

【本文稿經由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技師報同意轉載;未經允許請勿任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