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魯與印加帝國 探秘

我是77年次的陳政昇,臺北的土木技師,30歲那天辭掉工作,獨自跑去海外,花了30幾萬,環球旅行180天。現在來分享我在南美的旅行經驗,希望在疫情期間,讓大家仍能認識這個世界。

此次很高興為大家介紹南美西側的一個國家:秘魯,和之前在這裡的印加帝國。秘魯,孕育著印加古文明、孕育著有各種動植物的亞馬遜河、安地斯山脈等地景之奇幻大陸、天空之城馬丘比丘、有個世界十大綠洲的乾燥沙漠、超呆萌的草泥馬,還有可愛可食的天竺鼠等等,我在秘魯這個國家待滿了一個月,非常喜歡這邊。

秘魯跟很多南美國家的一樣,大概是1820年代,從西班牙殖民帝國中獨立,在西班牙人來到秘魯之前,秘魯主要是由印第安三大古老文明之一的「印加文明」管理著,印加帝國享有「美洲的羅馬」之稱,它以有一套完整的國家體系而聞名於世。

當時的「首都」,是秘魯山區的千年古城庫斯科,海拔約3,400公尺的城市,也是印加文明的商業、農業與宗教中心,直到現在,庫斯科仍然是重要的城市與觀光景點,人口約40萬人,1983年古城庫斯科,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

印加文明的「首都」庫斯科靠著山,有很多擋土牆與建物,印加文明當時在庫斯科建造多座宮殿與神殿,從留下的遺跡,可以看出印加人石工技術相當高明,就像是華人文化的木製建築,印加文明這邊的石工,不用釘子而用相嵌的方式,建造牆壁或基礎,許多石頭都有多個凸角與凹角,相互嵌入,最有名的是『十二角石與它附近的圍牆』,美妙的接縫技巧,牆上石塊和石塊之間的縫隙,連匕首都無法插放進去,簡直讓人無法理解,印加人是究竟如何把他們拼接在一起的,是個相當知名的拍照景點。

位於南美大陸的印加文明,最終於1532年,被西班牙殖民者的武力與身上帶的病毒所滅亡。西班牙殖民者將庫斯科的古城打掉,只留下了平坦的牆壁和基礎,然後在原來的基礎上蓋了修道院等等,所以在庫斯科這個城市裡面,可以看到印加文明留下的多角石堆砌出的基礎,上面卻蓋著西班牙人建造,具有巴洛克風格的建築物,可說是跨越時代的共構結構。

隨著時代的變化,庫斯科這座城市的中心,已經變成了「武器廣場」,附近有重要的市政廳和主教堂等等。為什麼這廣場,會叫「武器廣場」呢?據說是因為18、19世紀時,山賊和強盜非常多,經常會傳出有村莊被搶奪、被殺害的事情,因此各地的村民們紛紛成立自救會,因為當時還沒有電力或廣播系統,所以他們利用教堂上的鐘聲當作提醒,當鐘聲被連續敲響時,村民們就會攜帶武器到教堂前的廣場集合,準備對抗敵人,所以主廣場就被稱作為「武器廣場」。

距離庫斯科130多公里的深山裡面,有著世界新七大奇跡馬丘比丘遺跡Machupicchu,當地居民稱呼這一整片區域叫做馬丘比丘,這類印加遺跡,在南美其實有幾百處,最特別是這遺跡旁邊,有個華納比丘的山峰,從側面看起來,很像是印地安人臉面向著天空。天氣好的時候,這張大自然的人臉,面對著藍天白雲,美不勝收,是觀看馬丘比丘遺跡最佳地點。1983年,馬丘比丘古神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為世界遺產,且為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

為什麼會在地理位置這麼隱密的地方建造古城?一般認為這是貴族修身養性的場所,大概是1440年左右建立的,直到1532年西班牙征服祕魯時都有人居住。現在變成知名觀光景點,可以坐火車抵達附近的熱水鎮,然後坐車上山,而這些觀光建設,加上原本就有的地層下陷、與邊坡滑動問題,都讓馬丘比丘遺跡相當危險。

如果有機會去到馬丘比丘,建議也要去爬華納比丘,就是那個人臉的鼻尖那座山。華納比丘是馬丘比丘的子集合,先買了馬丘比丘的門票,才能買華納比丘的門票,而且每天還有限額度,如果只是去馬丘比丘拍拍照就走,會覺得就是一個打卡景點而已,不會讓人印象深刻;但是,如果去爬上那座華納比丘,那種需要用雙手、雙腳,沿著繩索爬上山的樂趣和成就感,是相當深刻的。

在華納比丘山頂上,還可以看到,印加文明在這鼻尖上蓋的石工建物。實在很難想像:當時的人們,是如何能將重達20噸的巨石,搬上華丘比丘山頂的。

如果喜歡我今天的分享,歡迎收音我的Podcast節目:故事青旅。來聽聽更多旅行者的故事。祝福大家:在人生的路上更有勇氣,找回自信。

1277-6-1

西班牙殖民式建築內裝

 

1277-6-2

十二角石

 

1277-6-3

馬丘比丘

【本文稿經由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技師報同意轉載;未經允許請勿任意轉載】

 


Ads sidebar 2-1

來來來哩來按個贊!


【版權重要說明】:本網站內容係由該著作權人或團體同意下轉載、或由該作者或會員自行創作上載發表之沒有違反著作權之圖稿內容,一切內容僅代表該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本站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若讀者認為文章或評論有侵權不妥之處,請與聯絡我們,將儘速協同處理;同時未經本網站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內容,我們也將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