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讚歎大禹治水功績,令人「起敬起慕」,故宮院藏〈唐人大禹治水圖〉,描繪上古大禹如史詩般的事績(圖1),先民勤奮的努力帶給後人安居快樂的生活。

1252-3-1

圖1唐人大禹治水圖 軸局部(故畫000012) 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唐人大禹治水圖 軸〉,描繪帝王禹率領人民,整治高山、疏通川濬的一幕。辛勤的工作情形,(按以下以圖12清 謝遂仿唐人大禹治水圖局部為例說明,圖2、圖3)老少參與,使盡所有力氣,完成交辦任務的精神,躍然紙上。使用的各式工程機具,形狀與結構清晰,符合力學原理。(圖4至圖7)乾隆皇帝對本畫的評語,如「三峽砥柱之雄壯」、「焚林烈峰之綢繆」、「架木撐鐵栧杵撞石」、「眾役並力各極其致」等,是觀賞此畫的重點。乾隆皇帝觀察作者繪畫筆法,與內府典藏各名家,包括顧愷之(346~407)、展子虔(約545~618)、趙伯駒((1120-約1182)與周文矩(活動於十世紀)等畫作比對,以筆法的「古」意鑑別。

1252-3-2

圖2清 謝遂仿唐人大禹治水圖 軸 局部 工人辛苦工作情形 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1252-3-3

圖3清 謝遂仿唐人大禹治水圖 軸 局部 工人工作情形 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1252-3-4

圖4清 謝遂仿唐人大禹治水圖 軸 局部 機具1 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1252-3-5

圖5清 謝遂仿唐人大禹治水圖 軸 局部 機具2 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1252-3-6

圖6清 謝遂仿唐人大禹治水圖 軸 局部 機具3 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1252-3-7

圖7清 謝遂仿唐人大禹治水圖 軸局部 機具4 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繪畫技巧上,人物面孔與衣著很講究,(圖8、圖9);紅葉樹採簡筆畫法;山體間以墨線區隔,皴法呈現岩石凹凸面,用苔點裝飾;山石以三角、斜菱形,表現山形原始粗曠、嶔崎陡峭,將前進山川險阻的困難,表現得栩栩如生。

1252-3-8

圖8清 謝遂仿唐人大禹治水圖 軸局部 大禹 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1252-3-9

圖9清 謝遂仿唐人大禹治水圖 軸局部 工人臉孔與衣著的仔細描繪 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乾隆帝於上方詩塘,題寫「蒙敷奠而緬,隨刊起敬起慕」,這句來自《尚書・禹貢》,〈禹貢〉是記載水系水文的地理文獻,(圖10)描述當時九州(圖11)土地,「冀州......厥土惟白壤,厥賦惟上上錯,厥田惟中中」,包含土性、顏色、觸感與田賦、田地肥瘠類別,成為後人治水依據。後人發展出的河防工程,還包括保運、護陵等複雜難題,至明代發展出制度化管理。(註1)

1252-3-10

圖10尚書 禹貢 乾隆四十八年武英殿仿宋本 (故殿033912)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1252-3-11

圖11九州總圖 卷六 夏書 禹貢 (故殿013405)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論語・泰伯》子曰:「禹,吾無閒然矣」;《孟子・滕文公下》孟子曰:「當堯之時,水逆行,氾濫於中國。蛇龍居之,民無所定......《書》曰:『洚水警余。』......使禹治之,禹掘地而注之海,驅蛇龍而放之菹。......險阻既遠,鳥獸之害人者消,然後人得平土而居之。」大禹其人與治水績效,先聖先哲給予全面正面評價。

依據古籍記載,禹派員走遍國土,自東至西,自北至南,治水丈量基礎工程如下:(註2)

闔四海之內,東西二萬八千里,南北二萬六千里。水道八千里,通谷六,名川六百,陸徑三千里。禹乃使太章步自東極,至於西極,二億三萬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使豎亥步自北極,至於南極,二億三萬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凡鴻水淵藪,自三百仞以上,二億三萬三千五百五十有九。禹乃以息土填洪水以為名山。(《淮南子・墜形》)

前文描述古人對於所處環境的丈量數據,在當時大約二萬六至八千里接近方正的領土上,水路八千里,禹派員步行全境,深水區共二億三萬三千五百五十九處,大禹治水三年過門不入的傳說,可以想見其艱辛。

一同欣賞相樣是描繪大禹治水的〈清謝遂仿唐人大禹治水圖 軸〉(圖12),頓時會覺得視覺上輕鬆些,因為重繪製的書畫作品,色彩豔麗明亮,給人清晰感,這兩件作品兩相對照,可以訓練讀者的觀察力與感受力。清朝院畫家在乾隆帝的支持下,配合旨意重新再現大作。

1252-3-12

圖12清 謝遂仿唐人大禹治水圖 軸(故畫002888)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同時,來了解禹夏王朝牙璋,夏王朝(約西元前2070-1600)在黃河中游為上古史時屬華西族系,院藏一件夏王朝玉禮器夏代牙璋,(圖13)這件寬大帶刃的玉禮器,用以表現統治者的威嚴。刃部弧線、弦文與側身的牙是器身美感的一部分,當然大塊的扁平狀玉質採擷製作,也是很不可思議、且驚人的工程與工藝。辛勤的君王開墾盡地利、與玉禮器的光輝耀人,可看到上古時期的祖先們的智慧。

1252-3-13

圖 13 夏代牙璋 (購玉 406) 雙叉的刃端向上來祭拜神祇,龍山齊家系,長38公分。作者攝。

乾隆皇帝的推崇大禹,讓筆者想起,乾隆帝曾引以為殷鑑的皇帝,常是宋徽欽二帝,在〈清 院本清明上河圖〉,乾隆御題詩:「蜀錦裝全璧,吳工聚碎金。謳歌萬井富,城闕九重深。盛事誠觀止,遺踪借探尋。當時誇豫大,此日歎徽欽」;文淵閣下層中間明門面西上,張貼〈題劉一清錢塘遺事〉律詩,有感南宋初年君臣苟且偏安,藉以詩文警惕:「失策明題去建康,兒耽山水便都杭。湖邊歌舞酣餘樂,天外徽欽棄遠荒。八帝歷年纔百五,多奸少正至淪亡,翻書千古垂殷鑑,漫例飛鴻徒號堂。」(註3)

博物館藏品蘊藏了古人的謬思,大禹圖繪者用筆墨呈現勤奮的祖先,這作品經過乾隆皇帝的讚賞,讓後輩的我們,可以持續對大禹的景仰推崇,延續至後人;玉牙璋的製作,讓人感受到當權者的威嚴,與古人對玉石的特殊美感品味。

繆思女神吟唱人們過去與光榮事績,帶給人愉悅。大禹如史詩般的英雄事蹟,透過繪畫呈現與器物的時代連結性,期望帶給讀者更多的理解與認識。

參考文獻

1. 林天人,〈治水如治天下—院藏河工檔及河工圖〉,故宮文物月刊250期,2004年月,頁64-73。

2. 熊禮匯注譯,侯迺慧校閱,《新譯淮南子》,臺北市:三民,2018,頁189。案:本項資料啟發自《中國古代神話》 (徐志平編著,台北市:里仁,2006,頁81)。

3. 鄭永昌,〈盛世崇文 恢弘鉅典 –清代文淵閣及其四庫全書〉,故宮文物月刊342期(2011年9月),頁88-98。

【本文稿經由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技師報同意轉載;未經允許請勿任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