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97期 社論-國土經營及農村再生

國土綜合開發計畫以民國一百年為目標年,國土綜合開發計畫是配合國家社會經濟發展,透過土地及自然資源經營管理制度的建立,以及各部門計畫如產業、住宅、環境保護,及觀光遊憩等發展方向的確立,對人口、產業及公共設施在土地及區位上作原則性的規劃,以作為各部門層級重大實質建設計畫之指導方針,國土綜合開發計畫、國土復育策略方案暨行動計畫、農委會新農業運動(台灣農業亮起來),皆是目標性、長期性的指導計畫。

一、農村再生工程計畫

1.多元族群衍生出不同農村特色,有許多農村社區對各自的居住生活環境進行提升及發展,因此區域性整合發展成為農村再生的進階工作。

2.瞭解區域內個別農村的基礎生產條件及生活機能情形,做為將來區域性農村社區的改善及再生建設依據。

3.發掘具有潛力及創造景點休閒社區,並帶動區域特色的整體發展。

4.加速農村社區整體發展,配合農村再生條例第24條相關內容,進行區域性的調查規劃,使農村社區在質的進階與量的提昇得以同步成長。

5.利用區域性特色的觀點整合觀光遊憩開發、社區意象的建立、產業部門的引進、及公共投資的重新配置,朝向將規劃區提昇為具有自我特色及風貌的目標前進。

6.人文背景基本資料調查蒐集

人文背景調查內容包含:人口分佈及組成、社區道路、農村社區範圍及面積、核心聚落群範圍及面積、調查及分析非都市土地使用分區、農村社區分佈情形及類型、農村住宅、社區組織、產業活化情形、農村景觀、土地利用、公共設施、文化保存、產業經濟、歷年投入建設等相關資料。

7.自然背景基本資料調查蒐集

自然背景調查包含:生態保育、嫌惡環境、敏感地質、崩塌地、淹水潛勢及歷年災害及分析。

8.農村再生地區面臨之問題及解決對策

透過地區訪談及相關資料蒐集等方式,瞭解農村目前的各項情況,及其所遭遇到的問題,綜合整理農村所面臨的各項問題,包含生活、生產、生態及其他相關問題;並探討其相關問題的解決方案,給予農村綜合解決對策。

二、農村再生設施分類略述如下

1.自然生態:建構生態緩衝區、植生緩衝綠帶及生態廊道設施;生態池發揮滯洪功效、埤塘等水資源循環儲存再利用;濕地及滲透水池、增加保水入滲設施,減少地表逕流;節能減碳應用,營造自然生態農村環境;農村社區溝渠採草溝或砌石溝為主,步道及舖面採自然透水材。

2.居住環境:整體環境改善設施;閒置空間再利用、意象塑造、環境綠美化、涼亭及景觀維護等設施;人行步道、自行車道、社區道路、溝渠、步道及舖面;公園、公廁、綠地、廣場、運動、文化及景觀休閒設施;污水處理設施;水土保持及防災設施。

3.工程設施:農村社區公共設施;農田水利工程;農村社區內老舊農水路修建;水資源再利用設施。

三、節能減碳之農村再生工程全生命周期:規劃設計施工維護管理,採節能減碳之材料及工法:農村再生工程減量,以營建設施最小化,並減少水泥用量;農村緩衝綠帶與植生復育;推動資源回收再利用-淤積土石及再生粒料應用;工程施工對環境生態衝擊的最小化。

農村再生工程之計畫對於未來區域之人口成長、資源之開發與保育、土地使用、觀光遊憩設施適當之配置,以達成下列計畫目標:積極發展觀光遊憩,建設區域為一整體遊憩公園;合理開發與管制區域土地,促進土地資源有效利用;加強自然、人文資源開發與保育,維護資源之永續利用;改善農村住民經濟、文化、教育及生活環境,縮小與都會區國民之差距;農村再生工程可達成地景生態環境之改造。

【本文稿經由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技師報同意轉載;未經允許請勿任意轉載】


Ads sidebar 2-1

來來來哩來按個贊!


【版權重要說明】:本網站內容係由該著作權人或團體同意下轉載、或由該作者或會員自行創作上載發表之沒有違反著作權之圖稿內容,一切內容僅代表該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本站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若讀者認為文章或評論有侵權不妥之處,請與聯絡我們,將儘速協同處理;同時未經本網站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內容,我們也將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