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目前已進入老人化國家,居住於二樓以上且家中有老人的家庭,就會想要換成一樓或電梯住宅,以方便老人家的進出。

檢視目前台灣的建築產業,政府所訂的制度走向真的是荒腔走板之極,造成現在台灣的建築業把一樓的公共區域都弄得富麗堂皇,氣派有餘,但是回到私人住宅的部份,那就不知道該怎麼說!一間35坪的大樓建築物,審視其空間,約有3~5坪的客廳、餐廳(是共用),一間小小的廚房,一間較像樣的臥室,然後再來就只有一間一張單人床加一公尺的走道的臥室,還有一間小小的衛浴,35坪不算小的面積,價值也都在一千五百萬以上,但是真正所得到的卻都是上述的生活空間,小到無以復加,其它的坪數都被公共設施或其他的設施所佔掉了。

不曉得各位是否記得,南機場公寓是早期政府撤退來台後所蓋的第一批住宅,它的空間猶如鳥籠,人住在裡面,猶如鳥被關在籠裡一般,住在狹小的空間裡,人的胸襟及視野無形中也會跟著變小,所以當時南機場公寓一直飽受批評,但當時政府沒錢,要安置撤退來台的國軍袍澤,這是不得已的做法。

誰知,時至今日,台灣自稱已進步到已開發國家之林,但建築業卻走回頭路,房子賣的坪數沒有減少,但居住的空間卻猶如鳥籠一般,那其它的空間到哪裡去了呢?建築業者把它加在一樓的公共空間、雨遮或陽台等,因此,當你買了35坪的建物,實際歸屬於使用者的空間,大概僅剩下一半了。那麼居住空間縮小後,對我們會產生什麼危害,相信學建築的人都知道,當你每天居住在狹小空間裡,久而久之,心胸就會變得狹窄,視野也就會變得短視。(雖然有豪華的一樓公共空間可供使用,但畢竟那只有三不五時,朋友來訪時才會使用得到,其他時候還是得回到自己的家。)

這就是政府無遠見,漠視民眾所關心的生活品質!建築業者為了賺錢,則大鑽法令漏洞,使得民眾居住價值與生活品質,卻無法成正比。政府應重新檢視建築產業制度,而不能置之於度外。人民心胸狹窄、視野短視,久而久之並非國家之福,因此,本報審慎呼籲,政府該站出來重新建構完善的建築產業政策,不能再任由目前已扭曲的市場機能,漫無目標的決定未來建築產業走向。

【本文稿經由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技師報同意轉載;未經允許請勿任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