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21期 社論-宏觀擘畫優質公共建設 是對抗金融風暴的利器

金融風暴正席捲全球各國,這次源自於美國金融部門的倒閉整併,將進一步導致各主要國家的人民財富大幅縮水,同時降低消費意願。這對以出口為主要經濟成長引擎的台灣而言,意味著股票市場將大幅衰退外,更將面臨生產萎縮的雙重挑戰。因此,面對全球金融風暴來襲,驗證過去各國政府之政策經驗,增加政府公共建設支出、甚或再增特別預算,都是可能的政策方向;但,在思考擴大公共投資時,對於項目的篩選與執行成果的考核,也應同等的加以重視,以避免無謂舉債,加深經濟衝擊。也就是說:宏觀擘畫優質公共建設,才是對抗金融風暴的利器。

就總體經濟而言,放眼未來一到兩年,面對景氣衰退所可能帶來的物價緊縮,以及工廠倒閉所可能釋出的失業勞工,「擴大內需」將是不得不為的政策手段。再加上各國政府,面對金融風暴帶來的信用緊縮,藉由金援倒閉的銀行、以及聯手調降利率,來刺激投資意願,將可降低政府公共舉債的資金成本外,無疑也是對於舉債興建的公共建設一大助益。

只是,自新政府上台以來,為達到六三三的政見目標,早已啟動擴大內需的政策,但實施至今,包括「馬奮館(後改名為族群融合館)」等項目的討論,卻讓民眾對於公共建設的實質效益,產生莫大的不信任與質疑。就以今年六月開始執行,卻廣受爭議的「加強地方建設擴大內需方案」為例,要求在七個月內,以鄉鎮為層級,執行完畢1,034億元預算,達到「推動愛台12建設先期規劃,落實重大公共建設基礎」的目標。但截至十月底止,不僅發包率僅為1/3左右,其項目內容更顯凌亂拼湊,成效不彰,難怪落入『選舉後謝酬庸』之譏。

事實上,我國的公共建設水準相較於國民所得水準,仍有極大的改善空間,諸如:風雨中崩塌的大橋、坑坑洞洞的馬路、未經處理的家庭污水排放,在在凸顯我國的公共建設水準不符國際標準。然而,國家競爭力的決定,公共建設的水準是其最重要的指標,唯有良好的公路、通訊、水電供應,才有良好的製造業生產環境;而也唯有舒適的都市風貌、便利的大眾運輸、優質的人才培育,才可孕育出各種高附加價值服務業的成長空間。

因此,建議新政府下一階段的公共建設投資項目,應該審慎評估,並及早交付公眾討論,而非急就章或齊頭式的胡亂撒錢。更重要的是,效法當年美國羅斯福總統,利用胡佛水壩等大型公共投資,來因應大蕭條所帶來的失業潮之時,也同時擘畫了下一階段美國經濟發展的願景與基礎;而這樣的宏觀氣勢,其實不也是當今台灣,在推動各項建設方案中,政府所最欠缺不足的部份。期待新政府,如果真要藉擴大內需,來挽救經濟危機,則應提出更具宏觀的建設願景,清楚交待投資目的與推動成果,以免徒然造成『債留子孫』,又增加更多「蚊子館」散佈各地罷了。

總之,對於整體經濟來說,面對外銷市場遭受景氣寒冬時,政府能有效且實際的創造內需市場,便可適時的填補投資需求的空檔;而利用BOT等模式,來帶動民間向銀行融資改善基礎建設,更可為下一階段的經濟成長,奠定厚實根基。只是千萬不可重蹈覆轍,不應僅是考慮綁樁、地方政治生態平衡等,讓非經濟面因素來操控分配資源,那麼再多的資金投入,也將付諸東流,徒讓後代子孫無端增加債務負擔而已。殷鑑不遠,就看新政府的智慧,是否足以跳脫窠臼,突破困境,創造新局,帶給國人信心與希望。

【本文稿經由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技師報同意轉載;未經允許請勿任意轉載】


Ads sidebar 2-1

來來來哩來按個贊!


【版權重要說明】:本網站內容係由該著作權人或團體同意下轉載、或由該作者或會員自行創作上載發表之沒有違反著作權之圖稿內容,一切內容僅代表該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本站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若讀者認為文章或評論有侵權不妥之處,請與聯絡我們,將儘速協同處理;同時未經本網站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內容,我們也將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