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1期 社論-台灣的危機與轉機

  回顧2013(102)年,台灣在食品安全出問題後,引以為傲的美食王國瞬間崩盤。在《看見台灣》紀錄片播出後,台灣以一種你我從未見過的角度與姿態呈現在大銀幕上,讓環保及國土保育問題蒙羞,行政院更成立專案小組,信誓旦旦要處理紀錄片揭露的國土破壞和污染問題。而台灣在2013年的經濟成長率,從預測後便不斷往下修,最後連保二都無法達成。林林種種的問題,讓身處台灣的我們到處充斥不滿意,政府的決策到底是出了甚麼問題?台灣的前途及未來要如何發展?而民眾的失望是否仍要持續下去?

對比於當前的政府困局,民眾反而開始懷念小蔣時代推動十大建設年代的官員,其中前行政院長孫運璿最令大家印象深刻。而102年底適逢孫運璿百歲冥誕,孫運璿是在台灣最艱困的年代,協助蔣經國總統推動十大建設、歷經兩次石油危機、對抗通膨、遭逢與美國斷交時危局,帶領台灣走出政治困頓,開創台灣的經濟奇蹟。孫運璿,是從撿糞的孩子出身,生於山東省蓬萊縣,蓬萊靠海,土地含鹽貧瘠,為取得更多的肥料以滋養莊稼,當時農家的小孩子五歲起就要幫忙拾糞,沒有背景、沒有大家庭、也沒有錢,他只告訴自己兩個字:「苦幹」。其教育孩子不要相信領袖天成、天生領導,領導是可以被塑造、訓練出來的,就看自己努力不努力。而從一個基層工程師,一路務實當到行政院長後中風倒下,其反對「油條主義」,強調不要唯唯諾諾,不要用老油條的應對來回應社會,例如:滑頭、不敢講真話、不肯得罪人等。其一生努力貢獻國家無怨無悔,此精神與年代雖然都已經過去,但世人用來看孫運璿之於中華民國是什麼?是值得我們去珍惜、追思的,一言以蔽之:「是使家國健在的人」。

孫運璿出任行政院長的年代,是台灣處於戒嚴時期,國會並未改選,媒體言論受到相當之箝制並無制衡的力量,為行政權獨大的年代,或許大家可以說當然行政效率特別好,但其務實帶領政府上下一心拚經濟的精神及典範是永遠存在。或許現在年代不同,更不可同日而語,但想想「永遠的行政院長」孫運璿,官爺們是否可以做些省思。行政院長江宜樺對於過去一年的施政表示,各部門的確有些改進空間。希望各部會首長或發言人,要盡量用民眾角度來看事情,更有同理心,因為大家都是來自民間,也都是消費者,相信有這樣的心情看事情就更能衡量發言的分寸,而不是只說根據法規或命令應該怎麼做。從這一番話,已可探究台灣政府用人與官員的態度出了甚麼問題。亦即現今官員普遍存有「油條主義」,政府及民眾或許自有感受。

展望新的一年,台灣如何檢討過去、面對過去,展望新的未來,有賴政府的睿智及人民的認知。現在台灣民主化、媒體開放、人民自主意識,造就了多元化社會,卻也開啟了極端的對立及分裂了台灣。現今官員應學習應有的使命感,如何在分裂的台灣中找到平衡,為我們的下一代找出活路,也是對下一代最沉重的責任。看見台灣,看見了台灣的環境危機、食安危機、國土保育危機、經濟危機,看到就是一種轉機,政府除了要秉除「油條主義」,更要看見台灣孫運璿的精神,不要再應付這個社會、不要再蒙蔽不敢講話,讓現今困於政治內鬥的台灣,以及經濟奇蹟已然褪色的台灣,重新化危機為轉機。

【本文稿經由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技師報同意轉載;未經允許請勿任意轉載】


Ads sidebar 2-1

來來來哩來按個贊!


【版權重要說明】:本網站內容係由該著作權人或團體同意下轉載、或由該作者或會員自行創作上載發表之沒有違反著作權之圖稿內容,一切內容僅代表該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本站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若讀者認為文章或評論有侵權不妥之處,請與聯絡我們,將儘速協同處理;同時未經本網站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內容,我們也將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