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0期 社論-經濟自強-息息繫於全球的互動

2008年金融海嘯後,全球金融及經濟秩序重新整合,財富重新分配,逐漸從西方國家轉移到非西方國家,資源及儲蓄豐富的新興國家抬頭、崛起了。但榮景不久,復甦僅2年,確被美債、歐債打趴,引發美債風暴,標準普爾適時補上一刀,降評美債,雪上加霜,頓時全世界經濟陷入愁雲慘霧。國際金融動盪,經濟瀰漫不確定性,隱憂全球經濟「二次衰退」。台灣是淺碟經濟,難脫其害,若處置不宜,國庫虧損,人民蕩產,經濟衰萎,景氣蕭條,在所難免。

從G8到G20皆把金融海嘯的事態歸責金融問題,認為只要解決金融瘡痍,餘者千瘡百孔之經濟皆可迎迎刃而解,於是全球集資搶救當時肇事的「禍首」銀行,善哉!短期奏捷,風暴平靜下來,然全球消費低靡,景氣蕭條,為刺激經濟,祈能復甦,各國大量撒錢、印鈔票、活絡市場交易。美國二次量化寬鬆貨幣(QE1、QE2),目的在於刺激消費,穩定經濟,然而以貨幣金融政策處理經濟問題,根本解決不了幾十年的經濟問題,最終經濟未能紮根生葉、自力更生,如今美國入不敷出,寅吃卯糧。自次貸危機後,政府預算赤字與國債已逐年成長,兩波量化寬鬆執行救急與支撐金融市場,初期頗能維持表面榮景,惜經濟面根本無所助益,美債持續高築,失業率居高不下。

 反觀非西方國家,新興國家撥開金融面的雲霧,他們看見千瘡百孔的經濟基本面,以工商企業正常發展為基礎,帶動社會經濟復甦繁榮,以新興國家龐大的儲蓄投資民生產業,促進消費,帶動世界經濟復甦,因之西方國家陷入險惡的金融風暴時,唯有轉向投靠新興國家強大的復甦力來挽救其危機,顯然正常的實物經濟成長發展,是產業的基礎。歐美於金融海嘯後,只見大肆搬弄虛晃金融,再度沈溺於無投資價值的金融衍生性商品,慘遭毒漩渦,甚至套上信評玩法,讓投資人誤入陷阱,整體沓無實體經濟作為,難怪歐美工商黯淡不振,美債、歐債(已爆或未爆)拖累全球經濟走上二次衰退高度疑慮。

美國兩黨爭議調高舉債,歷史記載美債調高已達38次,這次確引發金融動盪,屋漏更遭連夜雨,信評公司調降美債,全球經濟龍頭美國喪失最高等級債信,憂慮經濟步入衰萎,搞得全球財經雞犬不寧,人人自危。美國人持有美債有68.5%,海外投資人則達31.5%,海外主要國家佔有20.3%,其中以中國最多,台灣第6位;美債的履約能力依靠的是美國豐沛的國力資源及全世界對其無條件的信賴,絕非信評公司推波助瀾胡言亂語。美債雖遭調降,但市價不降反升,中國以「鬧劇」形容美債危機,批評美國「借債成癮」舉債度日。不過除了美債,中國別無選擇,美債的安全性仍高於歐債,短期內難以減持。

 舉債是美國強國的特權,將債當成了稅,可以無限舉債,而對富人減稅。舉債與減稅並行,賦稅的意義在美國已行不通,減稅成為美國強國的意識形態,無人敢說加稅之事,於是債台高築,藏富於民。稅不敢增,債可續增,國庫空虛,舉債填補,故當金融陷入經濟交互拖累時,經濟萎縮,景氣低靡,降低利率救活經濟,措施無效面臨衰退時,則採取量化寬鬆貨幣(QE3),印鈔票、救經濟。這次的經濟風暴,一般專家認為是在「二次衰退」的邊緣,不至發生衰退,經濟難免受損,脫困不易。

 金融海嘯後,新興經濟體形成維護亞洲自由貿易體系,逐漸降低依賴美國與歐洲市場。由於美債高築,美元貶值,最終可能會失去世界儲備貨幣的獨占地位;回顧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全球經濟,英國是強國,英磅是為世界儲備貨幣,經60年轉移,美元慢慢取而代之。

歷經時光考驗,美元獲得全球各國認同,終於確立美元是新生的超主權貨幣,目前的亂局是否會重塑新局,難能預料,但將可能產生國際貿易,結算貨幣呈現多元化、區域化格局,在美元弱化的趨勢下,東亞國家將形成貨幣同盟,緊密協調貨幣與匯率政策,在全球化效應下,牽一髮而動全身,可能會漸漸擺脫美元,而產生新霸主,時間要拖延多久,尚難預料。

 這是歷史的大變局,台灣可考慮不必全仰賴西方貿易經濟的舊思維,要正視非西方新興經濟體的崛起,人民幣有可能成為亞洲區域貿易的主要結算貨幣,因之台幣與中國有必要簽定兩岸貨幣清算機制,成立「人民幣境外中心」,執行台幣與人民幣互換及貿易交易滙兌機制。要與非西方多元接觸,也要依據區域境外機制,接納與包容非西方國家多元價值的經貿往來。在全球經濟充滿高度不確定的時代,難免遭受衝擊,一忍就過去,正視問題,必能安然亨通。

 

【本文稿經由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技師報同意轉載;未經允許請勿任意轉載】


Ads sidebar 2-1

來來來哩來按個贊!


【版權重要說明】:本網站內容係由該著作權人或團體同意下轉載、或由該作者或會員自行創作上載發表之沒有違反著作權之圖稿內容,一切內容僅代表該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本站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若讀者認為文章或評論有侵權不妥之處,請與聯絡我們,將儘速協同處理;同時未經本網站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內容,我們也將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