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長久以來素以資源豐富(如大理石、砂石、石灰等),風光明媚(有天祥、太魯闊等)引以為傲,因此,享有台北後花園之美譽。惟自民國99年10月21日梅姬颱風過後,蘇花公路有5百多公尺之路基遭受摧毀,嚴重崩塌達7處以上,並釀成20多人罹難之慘劇,現場混亂、悽慘的景象歷歷在目,因此,善良的花蓮人怒吼了!

        花蓮對外連絡的交通運輸不便由來已久,僅以蘇花公路及台鐵為主,目前僅有台鐵所購置之太魯閣號可提供快速及便捷的乘車環境,增加載客量及縮短交通往返時間,惟數量太少導致一票難求之窘境,因此,花蓮人期盼擁有一條快速的公路不難想像。由於政府向來重北輕南,輕東偏西之情況,致使幾10年來花蓮地區僅增加一所國立大學,並無高速公路通過(全國縣市少有),建設裹足不前,建築物老舊(花蓮縣政府即為一例),公共及民間投資闕如,相較於其他縣市花蓮之建設更顯落後,因此,人口嚴重外流,導致觀光發展與資源開發受囿競爭力大幅降低,花蓮凋零景象比想像中更快,彷佛一個被遺忘的城市(forbidden city)。

        吳揆日前表示:「蘇花高環評於民國89年通過,換黨執政後卻被廢棄,如果是他,絕不可能廢」。試問民國89年通過之蘇花高環評是否為國民黨執政時期所提出,如今國民黨重新執政,難道要否認先前所作的重大決策嗎?政府的重大政策應具有一貫性及延續性,否則百年經濟建設大業如何實現;如果馬政府認為先前之政策有窒礙難行之處,應向全國人民說明,否則應依原計劃執行,這才是有責任有擔當的政府當為之行徑。花蓮人無法諒解的是政府之政策反覆且經常改弦易轍,莫衷一是,由蘇花高變成蘇花替,再換成蘇花改,到底那一條才是花蓮人需要的安全回家的路。

          每一次方案的改變均需重新作一次漫長的環境影響評估,如此一來一往,又經過了下一個黃金的10年,依然在原地打轉,導致東部地區民眾「行」的權益嚴重受損。蘇花公路興建方案祗是政府東部開發決策的一小環,為了東部地區未來的產業發展與繁榮。本報呼籲馬政府應儘速擬訂一套東部地區整體發展之可行性策略與方針,從經濟面、環保面及人民權益維護等多方面作考量,提昇決策品質展現魄力,如此一來花蓮人的夢想才可以實現。

【本文稿經由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技師報同意轉載;未經允許請勿任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