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62期 社論-老舊基礎建設體檢及補強刻不容緩

最近的週休假日總是不太寧靜,先是602仁愛強震,震出中部山區落石不斷;609轟天一震,基隆路橋崩落。不論天災抑或人禍,台灣自1970年代推動十大建設以來,這些早期推動的基礎建設,歷經30~40年以上的焠鍊,確實已到了不得不全面體檢及補強的時刻。本報建議交通部應參照教育部推動的國中小校舍耐震能力補強的機制,來面對基礎建設老化及極端氣候的挑戰,對基礎建設進行全面體檢及補強。

人上了年紀,就必須每年做健康檢查,如同汽車定期進場維修保養一樣,而基礎建設與房屋建築亦有其生命週期,在使用達一定年限後,必然面臨材料老化與天然氣候的衝擊,此時應有體檢的概念,對於基礎構造物進行體檢、評估及補強等,以確保公共安全及延續基礎建設的使用年限。

台灣在歷經921大地震之後,耐震規範已做了修正,來應對台灣地區的斷層與地震力特性。因此,依據921之前的構造物耐震設計規範設計的構造物,其耐震能力設計考慮已不符現況,簡言之,越早期設計的房屋或是橋梁,其耐震能力設計考慮是較低的,甚至並無耐震韌性設計的考量。除了設計的檢討外,以往的混凝土配比設計並無現今多樣與完備,混凝土抗壓強度不足經常發生,而對構造物耐震能力大打折扣。此外,早期的施工方法不如現在先進,也會影響構造物的耐震能力及功能性。

另外,因應永續發展相應而生的生態工法亦曾在台灣風行一時,而生態工法的耐久性就是最受挑戰的項目,此時推動相關基礎建設的體檢工作,亦可驗證並修正生態工法的適用性。根據本次602仁愛強震的落石現象頻傳,正顯示僅依靠植生復育的山坡,並無法抵抗地震災害。如何正本清源,整合土木及大地工程學門領域的知識,提升山坡地治理的耐震能力,對於水土保持工程或是生態工法進行總體檢,乃目前急需且重要的推動事項,並藉由向大自然學習,來修正檢討以往的缺失。

台灣的基礎建設排名嚴重滑落,滑落的主因並非工程進度落後,而是執政者對於土木專業的漠視。本報誠心呼籲有政治影響力的土木專家與學者,應秉持專業的初衷來服務大眾,造福後代的子孫,特別是重大的土木工程。正當天災人禍考驗土木人的時刻,應積極推動老舊基礎建設體檢及補強,以延續基礎建設耐久性,以保障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才是當務之急。

【本文稿經由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技師報同意轉載;未經允許請勿任意轉載】


Ads sidebar 2-1

來來來哩來按個贊!


【版權重要說明】:本網站內容係由該著作權人或團體同意下轉載、或由該作者或會員自行創作上載發表之沒有違反著作權之圖稿內容,一切內容僅代表該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本站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若讀者認為文章或評論有侵權不妥之處,請與聯絡我們,將儘速協同處理;同時未經本網站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內容,我們也將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