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8期 社論-新政府應正視 災害防救課題

時間過得很快,今年已經過了四分之三,上個月,有些資深技師會送家中金孫快樂上學去,全國的國中小、高中及大專院校也都陸續開學。

日前有一篇媒體報導,內容談到全世界大部份國家,都是在九月初開學。開學的第一週,通常老師及學生們都還在調整生活步調,除了必選科目外,選修課的教師還要設法在第一堂課中,用威脅利誘、或用說學逗唱、或用曉以大義等方式,誘發學生們產生學習興趣。

然而,與我們相鄰、同樣多災的日本,在學生開學的第一週,不是教授課本上的內容,而是比專業知識更加重要的學前指導。日本政府從1960年開始,便將9月1日設為「防災日」,用意在加深國民對地震、火災、颱風等災害的認識,以作好各種災害應對準備。在開學的第一天,很多學校除了上防災課程之外,有的學校還安排了防災演習,有些學校甚至會要求家長參加演習演練,當災害發生後,如何有效率地到學校將自己的孩子帶回。日本的防災課程,會按照學童不同的學齡,內容有所不同,低年級學生著重於當災難發生時,學童的自我保護能力,而針對較高年級的學生,則會由老師或專家學者講解各災難發生的成因,以及相對應的防範措施。

日本在二次大戰後的十餘年間,國力尚未復元之際,就深知防災的重要性,可惜「心有餘而力不足」,每年因颱風、地震等災害,仍然損失慘重。例如1959年的颱風,即造成超過5,000人罹難,因而催生了1961年的「災害對策基本法」,此法乃是由平時的防災準備、災難發生時的救災動員,以及災後的復原重建,建立從中央到地方,包括全民在內的防救災體系,並且規定各級防災計劃擬定內容,做為全面性防救災工作的基礎。1960年6月,日本政府宣佈,每年的9月1日為防災日,以加強社會大眾的防災常識與意識。過去的50年間,日本積極推動各種對抗地震、颱風及火災的政策,每1至2年,即會針對災害對策基本法進行修正。日本在災害防救,所投入的資源,不單單侷限於防災設備更新,還包含防災的科技研發、防災系統、設施設備強化、設計規範更新、災難發生時的緊急應變、災後的復原運作,並且落實資訊整合。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日本如此災害防救,而我們台灣每年深受地震、颱風、水害之苦,政府致力於推動甚麼讓全民參與的政策呢?

日前,我國教育部提出「玉山計畫」,由大專院校提出對國外攬才或國內留才需求,年薪最高650萬元,預計每年招攬1,000人次的尖端優秀人才。上個月科技部亦公布了「年輕學者養成計畫」來和教育部互別苗頭,包含提供32歲以下的「愛因斯坦計畫」,以及35歲以下的「哥倫布計畫」,受理3到5年的研究計畫,提供每人每年500萬、1,000萬的經費補助,預計每年分別補助50名及30名年輕學者,預計4年內投入50億元,讓這些極具發展潛力的年輕優秀學者可以無後顧之憂地專心做研究。

政府用大把銀子延攬或補助極為少數的尖端科研人才的同時,也應正視及重視最基本的國民生存課題。

921集集地震已經過去18年了,試問,假使這樣的大地震再發生一次,我們有能力對抗它嗎?有能力讓傷害減低多少?本報建議,政府除了瞻前,更應顧後,應提出個「詹天佑計畫」,補助各大學土木及營建科系及各專業公會,對於防災科技研發、防災教育推動以及防災設施設備更新等,務實地面對防救災課題,為下一次的災害提前準備。此外,政府應辦理幾次全國性的防災演練,並參考維冠大樓救災經驗,任命專業技師為救災指揮官,讓專業人員透過專業技能,使救災行動更迅速確實且更有效率。


【本文稿經由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技師報同意轉載;未經允許請勿任意轉載】

 


Ads sidebar 2-1

來來來哩來按個贊!


【版權重要說明】:本網站內容係由該著作權人或團體同意下轉載、或由該作者或會員自行創作上載發表之沒有違反著作權之圖稿內容,一切內容僅代表該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本站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若讀者認為文章或評論有侵權不妥之處,請與聯絡我們,將儘速協同處理;同時未經本網站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內容,我們也將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