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帶性低氣壓帶來823豪雨,造成台灣中南部嚴重的淹水災情。而這幾天日本也遭遇25年最強颱風「燕子」重創關西地區,對外門戶,關西國際機場不僅遭逢海水淹沒跑道,對外聯絡橋也被颱風吹動的千噸油輪攔腰撞上,因而對外封閉,推測關西機場修復需要時間,恐長期關閉。而今年七月,西日本因豪雨成災,造成慘重的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日本對於天然災害防治是相當先進的國家,即使如此,依然很難抵抗連日豪雨襲擊,特別是短時間暴雨。因此,極端氣候變遷對於我們生存環境的威脅,已遠超過以往的經驗法則,不啻為一大艱難挑戰。

依據國內排水設計規範,都會區排水溝大多採用五至十年的防洪頻率排水量,以台北市下水道排洪設計標準為例,係採用五年一次防洪頻率。換言之,可以抵抗每小時雨量上限約79公厘。由中央氣象局資料顯示,本次台灣中南部823豪雨,在短短24小時內,台南、嘉義等地,降下超過600毫米的超大雨量,遠超出其排水設計容量,加上地勢低漥、局部排水不良、地層下陷及適逢大潮等因素,造成淹水已是無可避免,加上很多地區水環境建設正啟動及施工中,故無法有效發揮排洪效果。豪雨帶來的災情是事實,淹水也是長期來的問題,政府絕對責無旁貸,做不好就應檢討改進。

823這場降雨,由熱帶性低氣壓就能發展如此大的強降雨,更顯現極端氣候正常化的警示,政府也應對此類極端降雨型態,思考治水對策。台灣過往投入龐大的治水經費,卻一直缺乏全流域整治與管理的觀念,導致治水成效不彰。例如河川上游由農委會和原民會管轄,河川中游由水利署和地方政府管轄,都市排水卻由營建署和地方政府管轄,全流域被切成好幾段,在整治處理可能有重複,也可能有缺漏。因此,各單位應充分整合介面,才能發揮功效。

另對於都市與鄉間的治水,更需因地制宜。都市缺乏空間興建滯洪池,應利用大樓、公共設施,以及公園綠地來暫時滯洪;鄉間則需要保留足夠的濕地及滯洪池。另一方面,因下水道工程不易表現政績,地方政府較忽視,而一旦發生淹水災害,即立即顯現下水道工程缺乏、落後,及抽水站、抽水機等設施不足等問題,故應正視下水道工程設置的重要性。

823暴雨,再次給我們一場震撼教育。治水要達到治標治本的目標,務必具備宏觀的思維,掌控做事的流程、方法,並加強落實「逕流分擔、出流管制」措施,藉由公共建設區域的排水設施和私人開發區域施行分流管制,才能達到區域排水治理及流域整合治理的效果。而在平時應珍惜善用水資源,建立完整的監測系統,伏流水、地下水適度利用,解決極端氣候變遷導致旱季缺水的問題。另水庫清淤的難度雖然很高,但台灣已無再興建新水庫的空間,在上游一定要做好水保,旱季積極清淤、雨季進行水力排砂和系統分流,涵養住珍貴的水資源。全球遭逢極端氣候變遷,造成海平面上升,台灣某些地區的海岸線也正在退縮中,可採用養灘、濕地等生態工法,舒緩海水侵蝕、維護國土及自然景觀。

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之水環境建設,已導入相當多進步觀念,政府在推動上應更積極及加速執行。期待藉由強化基礎設施、區域排水及全流域治理,及國土有效管理,一定可以整治水患及共生,化危機為轉機。

【本文稿經由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技師報同意轉載;未經允許請勿任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