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3一場突如其來的熱帶性低氣壓襲擊南台灣,造成一片汪洋的重大水患與災情,不禁令人感嘆和懷疑,政府已投資鉅額的治水預算,竟是如此不堪一擊?著實為近年來政府的災害防救工作,再一次作了殘酷的檢驗及無稽的詮釋。此究竟是天災?亦或人禍呢?淹水是必然的或不應發生?或許仍難以釐清!然可以肯定的是,面對極地氣候的來臨與挑戰,這絕不會是最後一次,而可以預見頻繁上演的災情,試問:政府與國人,準備好了嗎?

台灣,地理位置與氣象條件的特殊性,自古以來即為地震、颱風、山崩、豪雨等天然災害頻繁的地區。2005年「世銀災害高風險區評估報告」曾指出,台灣是世界上公認致災潛能最高的地區之一;然而,令人疑惑的事,台灣政府與民眾的防災作為與意識似乎仍相當地薄弱?

或許人是健忘的!也是惰性的!幾十年來災害防救的作為與觀念,始終停滯不前。遠的不說,近年來的莫拉克八八風災(2009)、強颱柯羅莎(2007)、中颱敏督利(2005)、中颱納莉(2001)、中颱象神(2000)、強颱溫妮(1997)及強颱賀伯(1996)等,都有造成慘重的農漁業損失。此期間,經政黨輪替也喊了許多防災與治水口號,花了很多治水預算,台灣的抗防災能力有無提昇?災情與損失有無減少?人民心中各自有答案!但最重要的是『政治口水無法救災,應不分藍綠,要共同解決』。

隨著全球暖化、南北極冰層融化,以及聖嬰現象的加劇,海平面持續的上升,而台灣水土資源的流失速度,卻又高居世界之冠,此無異於「雪上加霜」,屋漏偏逢連夜雨,未來的災害與挑戰,將不斷地上演,甚或加劇。英國國際環保大師洛夫洛克(James Lovelock),曾提出「蓋婭復仇」的理論,認為人類企圖扭轉地球暖化的努力,終將徒勞無功,地球早已被蹂躪到超過能夠扭轉氣候改變的臨界點。因此,洛夫洛克已不再一昧地鼓勵人類,採取扭轉氣候變遷的手段,而改為呼籲各國應加快腳步建立完整且有效的災害防救體系,同時準備大規模的「求生計畫」,以因應未來的「氣候地獄」,或許可為人類與地球的永續生存,保留另外一線的生機。

老天爺雖賜予我們一個豐盈多姿、鬱鬱蒼翠的福爾摩沙,但這個美麗的寶島,也如此多災多難。因此,任何島上的子民,均必須重新學習與環境和平相處,必須放下「強取豪奪、人定勝天、以人為本」的自私心態,學會用謙卑與反哺的態度,來撫慰早已千瘡百孔、滿目瘡痍的山河,讓傷痕累累的國土,有休養生息的機會。否則,山河殘弱,一旦颱風豪雨來時,成立再多的災害防救中心、或編列再多的災害救濟金,對於天然災害的防治成效,仍無濟於事!

因此,本報嚴正呼籲社會各界與政府有司:災害防救工作,沒有特效藥或萬靈丹,亦無法一蹴可幾,必須是全民參與的長期性抗戰工作,充分落實「平時減災、災前整備、災時應變、災後復原」的防災管理策略。其中,尤以「平時減災」工作的落實,最為關鍵,亦是最易被忽略,更是目前政府努力不足與最應強化之處。 平時減災的推動,首重防災教育的扎根工作,至少應自小學開始,並普及各教育單位與社會大眾;其二為國土整體規劃與致災潛勢區劃分,嚴格土地的開發、利用、管理,以及環境保育;其三為各縣市地區防災,基本軟、硬體資料的建立、維護與應用;其四為各級防救災組織體系的健全與平時演練的落實;其五則為防救災科技的研發與世界交流等措施。

同時,本報亦衷心的期盼,專業人士應勇於挺身而出,給予政府管理持續的督促。惟有如此,或許我們可以許一個未來十年後的夢,在社會力量的展現與政府權責的共同努力之下,讓我們早日擺脫天然災害的噩夢與糾纏,此是百姓之幸!亦是國家與社會之福!

【本文稿經由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技師報同意轉載;未經允許請勿任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