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醫生怕治咳、土水師怕抓漏」,顯見各種專業有其罩門,而「防水」是「土木建築工程」中特殊的項目,非經縝密的規劃與嚴謹的施工,終將難逃漏水的窘境。據相關專業機構之調查,台灣建築工程漏水比例高達90%左右,甚或更高,一般人戲稱之所謂「漏仔厝」,都有漏水經歷。

吾人常以混凝土之微小裂隙,係一種自然且無可避免的現象,來比擬建築物之漏水問題,即使資深工程師或土水師,大部分仍有抱持『漏水是見怪不怪的事情』。比如,風頭壁當然會漏水,頂樓多少也會有滲水問題,地下室更理所當然的視為應該有點潮氣等偏差觀點。然而,房子漏水,真的是必然或無可避免的現象嗎?以同為海島型氣候的日本而言,其建築物漏水比例,一般低於5%,且大都非因施工不良所引起,日本營造業對防水工程的要求與標準,極為嚴謹,一旦所承造的工程,漏水比例達5%以上時,將是一件令人無法茍同且是相當恥辱的情事。

兩相比對,不禁讓人疑問與納悶,何以國內各類土木與建築工程之漏水比例,如此的居高不下呢?『日本能,而台灣為何不能』呢?據悉,日本向來極為重視防水工程的規劃設計、施工品質,以及完工後的信譽與保固,凡從事防水施工之業者與工人,均必須領有合格的證照,始能為之,且具有聯保制度與十年以上的保固期。

反觀國內,在土木與建築的養成教育中,少有防水專業課程或實習。工程師對防水之認知,主要來自經驗之累積與師傅之傳承。因此,對於防水原理、漏水機制、防水材料、作業程序,以及品質確保等專業技能,始終缺乏一套完善且嚴謹的制度與規範,以供遵循。而在施工廠商方面,亦缺少專業認證的規範,往往各憑經驗,從事防水施工。加以防水工人,良莠不齊,同時相關法令規章不足、主管機關之漠視、和稀泥的保固制度,以及沉睡的消費意識,在在皆是導致國內防水工程生態,顯得雜亂無章且弊病叢生之原因。無怪乎台灣地區工程漏水之案例,屢見不鮮,而建築物因漏水而須進行翻新或裝修等情事,更是司空見慣之事。

建築物防水處理不好,不但長期以來為國人所詬病,更讓土木與建築從業人員的專業信譽,一再威信掃地。俗話說:要瞭解ㄧ個國家或城市的進步狀況,並不是直接去看國民所得、經濟狀況,或有多少的摩天大廈;但看兩件小事情,就可以ㄧ窺究竟,其ㄧ為「房子的漏水」;另一為「道路的人孔」。這兩件事都處理不好,如何去說服別人,自己有多高的工程水平呢?如何讓人相信,您的城市有多進步呢?

綜上,可見「防水乃為土木建築工程中獨門專業」,一點也不為過。今欲提昇國內防水施工之品質,並改善惱人的漏水問題,日本的防水施工技術與規範、防水廠商資格認證、防水技術士證照、防水保固與聯保制度、二手屋防水消費者權益等諸多經驗,均可予國人借鏡與學習。

本報以為,「防水工程的良莠,取決於有無決心做好的態度與責任」,是「行不行,而非能不能」的問題。因此,呼籲政府工程權責單位,必須確實從教育面、制度面、技術面以及法令面等,積極圖謀良策,並加速推動。否則,工程漏水的問題無法杜絕,防水工程品質無法提昇,欲想重建土木與建築工程人員的專業形象與榮譽感,無異「緣木求魚」,終究無法贏回社會大眾對工程人員的尊重與信心。

【本文稿經由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技師報同意轉載;未經允許請勿任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