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5期 社論-重視國土計畫 打造幸福方舟

 天災人禍,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去年開始的澳洲山火延燒、非洲東部嚴重蝗災、菲律賓火山爆發、土耳其東部地震、中國新冠肺炎迅速擴散蔓延、奈及利亞爆發「怪病」等,接二連三發生。當全球目光聚焦於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的蔓延與防治時,其他危機,實則步步緊逼而來,令人擔憂。其中以東非沙漠蝗蟲為最,一路飛往印度和巴基斯坦,已經接近中國邊境,蝗蟲所到之處,農作物幾乎無一倖免。

近幾十年來,全球化的步調所趨,世界各國間的交流頻繁,相互間緊密度甚高,牽一髮而動全身。武漢肺炎導致生產線的停擺,許多零組件開始短缺,全球將面臨供應鏈的斷鏈,影響當然深遠;惟,中國和印度分別為世界第三和第六大糧食出口國,此次非洲蝗蟲入侵世界糧倉,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也提出警告,這波蝗災,恐造成全球糧食危機,不容忽視。

從今年大大小小的天災,看到各國政府的應對方式,台灣也從中學習並檢討,如何提前部署,預防災難的發生、並將傷害降至最低。特別是,台灣為高度工業發展國家,但缺乏天然礦產資源,能源礦產極度依賴進口;而糧食自給率,甚至是全球倒數第一。在國際糧食原物料供應正常,沒有大漲、被炒作的情況下,『自由貿易』,讓台灣可以享有豐富的進口,確實不顯得問題的嚴重性;一旦全球供應失衡,有錢買不到東西時,才是大災難伊始。

此次,全球各種嚴重災害的發生,『口罩之亂』、『衛生紙之亂』皆小事,如果缺糧爆發糧食之亂,是真正會動搖國之根本大事。然而,台灣農地的違法佔用與農舍增違建的情形,層出不窮,使耕地持續減少,勞動力的短缺、人口的流失,皆是台灣現存的問題。換句話說,台灣糧食及能源過度依賴進口,對社會的穩定性,並非長久之道,因此,要及早提昇糧食的自主性及替代能源的普及性,是台灣應深思熟慮的課題。

國土的運用,須考慮國家長遠的發展與規劃,現行國土計畫法,經歷前後25年的立法過程,至今仍爭議不斷。國土計畫法是為因應氣候變遷,確保國土安全,促進資源與產業合理配置,並復育過度開發的土地,維護農地資源,確保糧食安全,追求國家永續發展而訂定。國土規劃,應將地理環境因素,包括地質、水源等納入考量,並運用政府現有的災害潛勢圖,合理規劃工業區及農業區的比例配置、輔導協助佔用農地的工廠移至工業區、鼓勵農民重新耕作荒廢農地、並透過技術及研究提高單位面積生產率,藉此有效提高農產品生產量及種植面積,進而增加糧食自主率。政府在執行及制定相關法規時,若能將專業人士的意見納入,充分考量,以解決相關問題,相信能將政策計畫,更完善、更全面的達成。

全球氣候變遷與異常,造成重大災害,已是不爭的事實,且形成常態。此次非洲蝗災與澳洲山火,皆是全球暖化造成,要保護地球、愛護環境,已不再是口號而已,需要全球全人類落實環保政策,節能減碳,才能緩解氣候異常。近年來,台灣西部沿海的風力發電、南台灣居家太陽能發電使用的普及、塑膠產品使用的減少,皆是對環境永續發展、及能源自主,跨出良好的一步。

本報以為,台灣要在有限的土地及資源,確保經濟安全、軍事安全、能源安全、糧食安全、居住安全,使各產業的發展達到最佳化,就必須重視與落實國土計畫。我們不能冀盼災害不會發生,而是要居安思危,要做好萬全的準備,打造一葉方舟,當大難危機來臨時,才能在驚濤駭浪中,確保台灣子民能有一片自給自足的幸福淨土。

【本文稿經由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技師報同意轉載;未經允許請勿任意轉載】


Ads sidebar 2-1

來來來哩來按個贊!


【版權重要說明】:本網站內容係由該著作權人或團體同意下轉載、或由該作者或會員自行創作上載發表之沒有違反著作權之圖稿內容,一切內容僅代表該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本站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若讀者認為文章或評論有侵權不妥之處,請與聯絡我們,將儘速協同處理;同時未經本網站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內容,我們也將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