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8期 社論-防洪治水 不靠口水

近幾個月全球人民飽受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之苦,但地球並沒有因此停止運轉。連續幾日的豪雨,導致美國密西根州兩處水壩接連潰堤,緊急疏散數萬民居民;狂風暴雨的侵襲下,烏茲別克完工才3年的薩爾多巴水壩潰堤,初估有十萬名受災居民流離失所。各國政府為應付突然爆發之新冠肺炎疫情,忙的焦頭爛額之際,卻疏忽了對天災的預防,在面對突如其來的水壩潰堤,蠟燭兩頭燒,顯得驚慌失措,對地方經濟及人民生活,雪上加霜。

在全民共同努力下,台灣接連幾十日沒有本土新冠肺炎案例,進入了後疫情時期,鬆一口氣的同時,台灣也進入陰雨綿綿的梅雨季,近日連降的豪雨,中南部各地紛紛傳出淹水災情,也讓前些日子專注於防疫的各部門,措手不及。全台的豪雨造成道路積水,河水高漲,部分山區土石坍塌。南投中潭公路,土石坍塌交通受阻;嘉義阿里山鐵路,部分路段邊坡土石滑落,列車無法通行;高屏地區,多處嚴重淹水,民宅商家苦不堪言,甚至有因道路積水過深,天雨路滑,騎士掉入水溝造成傷亡的事件。

為此各地方政府紛紛前往現場視察,祭出處理方式、或誇下海口,保證能短期解決淹水問題,但解決淹水問題,真的如此簡單嗎?治水並非單純的平面問題,水系的延伸,是由山區集水區滲入後,經野溪河川一路延綿至大海。從根本源頭的山區,樹林不當砍伐,山坡地過度開發或違法使用,導致土石鬆軟,土壤保水度下降,大雨沖刷,降低了原本山林的滯洪功能,也增加發生土石崩落或土石流的風險。伴隨大量土石流入水庫、或經河川順流至平地,雨水夾帶的土石泥沙,增加了水庫、滯洪池、水溝的淤積,造成排水引水效果不彰,更加重了日後清淤工程之嚴重性。

如何解決淹水問題?短期而言,水溝清理,抽水設施的增建,水庫定期清淤;中長期則包括河川的整頓,山坡樹林的水土保持,以及配合國土計畫,在規劃設計道路及公共建設之同時,將各種影響納入考量。例如,排水設施規劃,應以歷年平均最大降雨量進行評估設計,並將未來可能極端氣候的影響納入考量。且應有效的將中央政府及各地方政府單位的河川河流管轄權,進行整合,減少跨縣市整治河川實行的阻礙與困難,以及行政繁瑣的權責問題。

而,山坡地的開發,也應配合水土保持評估,特別是針對山中建築物安全性評估,對於座落在順向坡或土地鬆軟地區的高風險建築,提出安全警告與限制,以預防及減少危險的發生。此外,台灣西南部海岸,長期超抽地下水,大量用於魚塭及灌溉農業,導致地層相對較低、且長期有地層下陷的問題。海平面年年增高,堤岸也逐年的築高,以防暴雨來襲時海水倒灌,但隨著地層下陷與海平面增高的速度,堤岸的增建並非長久之道。應從根本的超抽地下水問題,進行政策的制定,並解決水資源供給問題,給予居民適當的協助與觀念倡導。

河川治理及水土保持等工程項目之執行,往往複雜耗時,需長期投入大量資金與人力,無法立竿見影,換句話說,短時間無法看到政績。同時,河川治理及水土保持等工程平常沒天災人禍時,不會被人所注意而被忽略,一旦天災來臨,造成社會經濟損失,及人員的傷亡,實非金錢所能衡量。所謂『預防勝於治療』,此次台灣在抗疫作戰的成功,就是最好的印證。天災的防治亦然,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歷經眾多考驗與經年累月的努力,治水成功因而贏得民心。

總之,萬物皆需水的滋養,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自古防洪治水,均為國家重大工程,非一蹴可及,即便科技進步、人才濟濟的今日,仍須執政者與專家,共同努力齊心規劃與整合資源,庶幾有成,絕非憑空開空白支票,亂吐政治口水即可達成。


【本文稿經由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技師報同意轉載;未經允許請勿任意轉載】

 


Ads sidebar 2-1

來來來哩來按個贊!


【版權重要說明】:本網站內容係由該著作權人或團體同意下轉載、或由該作者或會員自行創作上載發表之沒有違反著作權之圖稿內容,一切內容僅代表該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本站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若讀者認為文章或評論有侵權不妥之處,請與聯絡我們,將儘速協同處理;同時未經本網站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內容,我們也將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