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下半年,受惠於台積電大擴廠與台商回流設廠,鋼鐵產業大翻身,再加上國際鐵礦砂飆漲至每公噸160美元、日本編號H2廢鋼和美國貨櫃廢鋼原料,對台報價大漲55~60美元,鋼筋廠原料成本高漲,價格也順勢水漲船高。受此影響,國內生產建築材料鋼筋與型鋼,像豐興、東和、威致與海光鋼鐵等企業,紛紛調漲產品價格。以豐興盤價為例,從去年8月每公噸15,000元,漲到如今之19,900元,漲幅超過30%,為近幾年來最大漲幅,且在原料成本尚未漲足下,不排除後續仍有漲勢。

2021年一開始,一股逆風,從台灣對岸吹向全亞洲,台灣從鋼鐵行情全面大好之情況,立即變成要面對新亞洲鋼鐵大戰的來臨。以一般建築案而言,鋼筋約佔工程總金額10%,一旦漲幅30%,就影響總成本3%,這對本就屬薄利的營造業來說,影響不可謂不大,因此2021年對營建產業而言,是充滿變數的一年。

談到面對鋼筋漲價之因應之道,在公共工程合約內,有所謂物價調整之合約條款,能計算出補助金額,對營造商稍作補償。只是該金額與營造廠所實際發生之成本,常有很大的落差,聊勝於無罷了!

至於民間私有建案,大部分營造廠,向建商採取「成本加成」的報價策略,要求建商共同承擔營建成本飆漲的潛在風險;而建商就把上漲的營建成本,反應在未來房價上,也就是說『羊毛出在羊身上』,將此上漲之成本影響,轉嫁到消費民眾身上。

但是,如何讓消費者願意接受所提高之房價,這個課題,各家建商莫不殫精竭慮,思考提升產品價值之道。現今市場大部分之策略,就是提升產品品質之價值,亦即藉由專業輔導認證機制取得標章、或參加各種評選比賽得獎增光。前者,專業輔導認證機制眾多,如「綠建築標章」、「耐震標章」、...等標章認證;後者,如金石獎、國家建築金獎...玲瓏滿目。這些標章認證及參賽得獎,占總「投資成本」之比率不高,所費不多但衍生之CP質,無法量計。

以上所述,均是營建產業面對鋼材上漲,直球對戰的方法,也是竭盡所能唯一因應之道。然而,從專業技術的觀點看來,鋼材的漲價固然無法可擋,但鋼材的用量減量或許可以緩解這個難題。譬如,建材輕量化、結構系統優質化、減震、免震技術提升、使用高強度混能土配合高強度鋼筋、混合型建材的使用...,在地震頻繁的台灣,均能減少鋼筋的使用量,對倚賴製鋼原料進口的台灣,或許是另一種思維。

據了解,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國震中心),所開發出之「台灣新型高強度鋼筋混凝土結構系統」,所採用之高強度鋼筋混凝土,因具有高強度的特性,可有效節省營建材料、縮小結構尺寸。若以25層樓的建築為例,使用台灣新型高強度鋼筋混凝土,相較於傳統鋼筋混凝土,構件材料成本可節省達約45%。且因須搭配預鑄工法,相較傳統常使用的場鑄工法,更能確保施工品質,既能節省材料,亦能達到吸引消費者之功用,一舉兩得。

總之,現時點營造廠商在公共工程投標階段,務必審慎評估鋼筋材料之漲勢;而在施工階段,則應積極爭取相關物價調整補貼,以降低損失;至於私人建案來說,面對材料上漲之因應,應比公共工程來得有彈性,或許增加承接私人建案比率,也是相對避險方式之一招。至於要將上漲的營建成本,反應在未來房價上,如何提升產品品質價值增分取勝的課題,可藉由專業輔導,申請如「綠建築標章」、「耐震標章」...等,標章認證之策略;或者參加評選得獎加持,均不失為一種努力方向。

本報以為,以下兩點,才是可以期待與掌握的抗漲良方,首先,營造廠商應在鋼筋裁剪與綁紮方面,力求精進,按圖備料正確綁紮,減少因綁紮不良,補料加料應急...,這些不必要的鋼材浪費,著實不少。其次,強化產、官、學、研的合作互動,找出在不影響安全的前提下,設計階段就可以把鋼材用量減少,這才真正是釜底抽薪之計。


【本文稿經由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技師報同意轉載;未經允許請勿任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