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6期 社論-防範呼吸道疾病的堡壘-免疫建築

COVID-19肆虐全球,創下了人類公共衛生史上牽涉國家最廣、確診人數最高、死亡患者最多、延宕時間最長、民生影響最劇,以及經濟衝擊最大等多項紀錄。上半場,在政府與全民的團結與努力下,我們雖打了一場成功的戰役;但下半場,才剛開始,全民仍須持續抗疫、全力防護,不可有絲毫的懈怠。

人類呼吸道等傳染病的肆虐,不是現在才有。從1976年,美國退伍軍人症,透過建築物冷卻水塔傳染,並造成34人死亡以來,1993年WHO發布:結核病全球健康緊急事件;2002年,席捲全球的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2003年,東亞嚴重爆發禽流感;2015年,韓國中東呼吸綜合症(MERS);以及2018年,非洲地區依波拉病毒等從未間斷過。因此,公共衛生學家近年來大聲疾呼,強悍病毒、世紀病毒以及超級細菌的危害,已成為人類永續生存的共通敵人與艱鉅挑戰,人類必須要有隨時與病毒共處,並做好長期抗戰的準備。

面對越來越強悍、越來越變異、越來越難以防範的病毒,除了個人的衛生防護外,如何做好長期抗戰的準備呢?那就必須進一步建置「免疫建築」防護體系,藉以杜絕生物氣膠,透過建築物內部空調系統的空氣傳染途徑。「免疫建築」的源起與濫觴,來自於2001年美國為期數週的炭疽生物恐怖襲擊,把含有炭疽桿菌的信件,寄給數個新聞媒體辦公室、以及兩名民主黨參議員,導致17人被感染、5人死亡事件。換言之,醫療院所、學校、交通運輸系統、建築或商業大樓等建築物,很容易讓有心人或恐怖攻擊組織,利用病毒等生物製劑,透過建築物開口、外氣引入口、以及空調系統管線等途徑,進行傳播而造成室內人員大量群聚的感染風險。

建築免疫技術是一門新興且綜合性的科學,目前市場上應該沒有單一產品、設備、方法或技術,能獨力完成有效的建築免疫。然其主要的核心技術,則在於「通風換氣」與「空氣淨化」兩大策略,意即「理氣」與「消毒」必須雙管齊下,方足以見效。

歐美國家較常見的「免疫建築防疫系統」,包含於中央空調系統(空調箱、風管、出回風口)與電梯間,設置「管道內置式清淨設備或全屋式清淨設備」,進行防疫與空氣消毒;同時,再於個別有需求的空間,加強設置「可移動或可攜式空氣清淨設備」,進行隨時隨地、且主動對氣流與物體表面的消毒與殺菌作業。其中,建築物中央空調系統內的空氣品質良莠,好比人的心臟一般,心臟要正常且夠強,人體才會健康的道理。

國內公共衛生與防疫產業,本就技術發達,因應COVID-19的嚴峻疫情,各種建築防疫產品,因應而生。例如進入大樓的UVC或霧化防疫門、UVC-LED防疫手扶梯、UVC防疫電梯、UVC-LED防疫蓮蓬頭、UVC公共廁所等設備,如雨後春筍般的蓬勃發展。因此,從事土木與建築行業的工程人員,隨著時代的演進與公共衛生的發展趨勢,除了本職學能之精進外,針對防疫知識與對潔淨設備的認知、規劃、評估與設計能力,亦必須涉獵與大力強化,與時俱進,方能在進行建案規劃或更新過程,引入免疫建築的觀念與技術,方能符合人類居住健康的時代潮流。

值此人類面對COVID-19嚴峻挑戰之際,且未來新的、變種病毒,仍然蠢蠢欲動、變異蛻化之際,建築的規劃、設計與營造,如何賦予建築物本身,應具備並肩負起防疫的功能與任務,除符合「居住品質」、「居住安全」、「居住健康」三居要求外,亦能達到「免疫建築」之功能需求,是吾輩土木與建築工程人員,值得深思與突破的課題。

 

【本文稿經由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技師報同意轉載;未經允許請勿任意轉載】


Ads sidebar 2-1

來來來哩來按個贊!


【版權重要說明】:本網站內容係由該著作權人或團體同意下轉載、或由該作者或會員自行創作上載發表之沒有違反著作權之圖稿內容,一切內容僅代表該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本站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若讀者認為文章或評論有侵權不妥之處,請與聯絡我們,將儘速協同處理;同時未經本網站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內容,我們也將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