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0期 社論-極端氣候來勢洶洶,積極防範刻不容緩

2009年8月7日至10日間,肆虐台灣的莫拉克風災,帶來2,854毫米的恐怖雨量,造成中南部嚴重水災,將半個台灣浸泡在水中,南橫公路柔腸寸斷,高雄往返台東交通,迄今12年中斷未復。在南橫漫長的重建過程中,位處布唐布那斯溪、荖濃溪、玉穗溪交會口的「明霸克露橋」,最具指標意義。明霸克露(minbaklu),布農族語中意指「希望之橋」,全橋695公尺,於2017年4月通車後,不僅取代了易被荖濃溪沖毀的削山便道,更是南橫復興里、拉芙蘭里、梅山里,三部落的唯一通道。

然而,自2021年8月5日開始,台灣受到熱帶性低氣壓(盧碧颱風)外圍環流的影響,台南、高雄等地籠罩在暴雨之中。其中高雄六龜,從8月5日到8日,累積雨量高達1,301毫米,相當於4天降下8個月的平均雨量,這也是繼2009年莫拉克颱風之後,最高的降雨紀錄。在如此猛烈雨勢襲擊下,玉穗溪爆發嚴重的土石流,上游初估約數百萬立方的土石沖刷而下,明霸克露橋西端A1~P2二跨85公尺橋面,在8月7日不敵湍急水流,不幸被沖毀;另有300餘公尺引道,遭土石流掩埋,即時的媒體傳播斷橋畫面,令人怵目驚心。

無獨有偶,中國鄭州七月中旬出現罕見持續強降雨,從7月17日20時到20日20時,累計降雨量達到617.1毫米,無論是時雨量、單日降雨量,均突破1951年鄭州氣象站建站以來60年的歷史記錄。特大暴雨衝進了市區的地鐵5號線,車廂內積水漫過一些人的腰部、甚至頸部,許多乘客經歷了缺氧、暈厥及面對死亡的恐懼,極端氣候為害之深,可見一斑。

依照世界銀行的統計,全球每年災害損失達到5,200億美元,使2,600萬民眾陷入貧困。依聯合國減災策略署(UNISDR)統計,2018年,全球發生281件極端氣候災害,受害人員達到6,177萬人,造成10,373人死亡!世界銀行2017年研究報告亦表示,台灣因為地理因素,使其為極端氣候與天然災害風險的全球第一名,受災風險人口、與受災風險地區面積,覆蓋率分別高達92%與90%!

面對全球氣候變遷,致災型極端風暴、或豪雨,發生之頻率增加,不論政府及民間,均須善盡國土規劃,尊重自然資源的珍貴與不可逆性,讓國土得以永續發展。同時,健全防救災體系,更應提高警覺應對。行政院莫拉克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前執行長陳振川先生曾表示,「在極端氣候的狀況下,我們預計未來會繼續碰到這樣的狀況」。料敵從寬、禦敵從嚴,台灣人民唯有記取教訓,傳承經驗,才能在一波波的自然災害中,展現堅強的生命韌性,在風雨中昂首,勇敢面對挑戰。

在極端氣候推波助瀾之下,未來的山區環境災難,必定有增無減,儼然成為『常態』。因此,本報嚴肅呼籲,今後不論是救災、緊急安置、災區重建、遷村,都必須具備超越個案之通盤考量,從基本的環境調查、氣候模擬,評估未來災難的尺度、災民數量、安置區域等,流域綜合治理,並建立高韌性與快速回復力的國土、城市及山區分類規劃。此外,政府平時除了應著手建立完善防災資訊,配合媒體與專家學者,協助推廣防災教育,致力提升全民防災意識之外,身負雕塑家園的土木工程師,在工程規劃上,更應拓展時間及空間尺度,以宏觀廣域且環境永續的思考,搭配各類新技術來因應,學習與大自然和平共存,這才是安全回家唯一的路。

 

【本文稿經由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技師報同意轉載;未經允許請勿任意轉載】


Ads sidebar 2-1

來來來哩來按個贊!


【版權重要說明】:本網站內容係由該著作權人或團體同意下轉載、或由該作者或會員自行創作上載發表之沒有違反著作權之圖稿內容,一切內容僅代表該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本站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若讀者認為文章或評論有侵權不妥之處,請與聯絡我們,將儘速協同處理;同時未經本網站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內容,我們也將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