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5期 社論-談 屆齡焚化廠的延壽思維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國人暫時無法出國旅遊,不少境外生、旅外人士,接連返台,導致暫留國內人數龐大;加上民眾飲食習慣改變,外帶及外送餐點風氣蓬勃興起,突然造成垃圾量大幅增加。以南投縣為例,縣內人口數雖不到50萬,不過每年到南投旅遊遊客,約千萬人次,造成南投縣平均每日垃圾量高達250噸。由於南投縣內並無建置焚化廠,必須仰賴外縣市焚化廠處理,但農曆春節前後,恰逢焚化廠陸續安排歲修,因此每日垃圾外運量,又從150噸銳減降至50噸,導致各垃圾堆置場垃圾爆量,南投全縣13個鄉鎮,垃圾堆置總量超過15萬噸,其中以草屯鎮堆放近8萬噸居冠,而竹山鎮垃圾堆置量,4萬5千多公噸居次,面對如此龐大的垃圾量,南投縣環保局指出「就算每天不再製造垃圾,也得花1,000天才能焚化完這些垃圾。」

台灣在廢棄物處理及資源回收成果,曾經備受國際推崇,2016年美國《華爾街日報》,就以「台灣:全世界垃圾處理的大咖」(Taiwan: The World's Geniuses of Garbage Disposal)為題,盛讚台灣從昔日「垃圾島」,蛻變為資源回收國際典範。然而,歲月推移,目前全台營運中的24座焚化廠,有20座廠齡已逾15年,未來更有多座焚化廠,將達運轉年限,焚化廠的運轉效能,可能因「設計熱值偏低」與「廠齡偏高」而遞減,導致廢棄物處理量日趨下降。

近年來部分縣市政府,屢屢遭遇「垃圾何處去?」的難題,垃圾大戰不斷上演,似乎意謂著台灣的廢棄物處理及資源回收,仍有改善及努力的空間。這些屆齡的焚化廠,能否有效處理與日俱增的垃圾量,值得國人深思。

由於台灣地狹人稠,民眾往往將焚化廠視為『嫌惡設施』。若新建焚化廠勢必遭遇重大阻力,例如前年 (109年)新竹縣政府宣布,將於竹北新建焚化廠,不僅受到當地居民與環保團體激烈抗議,原欲舉辦的公聽會甚至臨時取消;無獨有偶,台東縣政府去年(110年)決議:重啟閒置16年的台東焚化廠;南投縣規劃建立綠能永續中心處理垃圾,預期均會面臨嚴重的民眾抗爭。

只是,垃圾的產出,源源不絕。傳統的掩埋處理既無法滿足需求,而面對民眾與環保團體強力抗爭,新建焚化廠又是遙遙無期,那該如何面對垃圾的困擾?本報認為,最有效的便是焚化廠的延役整改,或稱『延壽』。環顧歐洲及日本等先進國家,已有不少屆齡焚化廠,成功延役的實績;因此,台灣焚化廠使用年限到期後,如何延役及設備整改?如何提升污染防治及發電效率與節能等效能?將是焚化廠一旦達運轉年限後的重要議題,政府不能忽視。

如何讓這些屆齡的焚化廠重生,重新蛻變為更符合循環經濟理念下的環保設施,有以下三點建議:

1.恢復焚化處理量:確實掌握全台家戶垃圾量、一般事業廢棄物量、資源物量、生質廢棄物量、不適燃廢棄物數量、縣市焚化廠,或其他處理廠量能後,通盤評估焚化處理量能恢復程度,透過更新與改善既有爐體,以提升熱值。

2.提升能源效率:可從『開源與節流』兩方面著手。在開源方面:透過擴容蒸汽冷凝系統、增設鍋爐管排、調整降低過剩空氣比、提升蒸汽過熱度、汽機整改更新、垃圾均質化;在節流方面則:可汰舊換新高耗能設備、增設風機變頻器等。

3.提升污染防治效能、並與國際接軌:主要是加強氮氧化物、酸性氣體、PM2.5與戴奧辛之管制排放值,並朝符合當前國際認可的歐盟法規標準為目標,以達到減量、削污、減碳、節能的目的。

總之,自民國80年台灣第一座焚化廠啟用,肩負全台一般廢棄物處理重擔的使命已逾30年,老驥伏櫪,志在千里。本報期許,焚化廠推動升級整備工程後,透過良好操作及定期維護,可提升焚化廠設備妥善率、增加處理量能,同時朝向高效發電、污染減量、節能減碳及環境綠美化的目標邁進,共創兼顧經濟、社會、環境保護與綠色能源等之美好家園。

 

【本文稿經由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技師報同意轉載;未經允許請勿任意轉載】


Ads sidebar 2-1

來來來哩來按個贊!


【版權重要說明】:本網站內容係由該著作權人或團體同意下轉載、或由該作者或會員自行創作上載發表之沒有違反著作權之圖稿內容,一切內容僅代表該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本站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若讀者認為文章或評論有侵權不妥之處,請與聯絡我們,將儘速協同處理;同時未經本網站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內容,我們也將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