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7期 社論- 迎戰升息與重塑居住正義面面觀

全球首富馬斯克,發表了對2022年經濟形勢相對悲觀的看法:「預測宏觀經濟是具有挑戰性的,我的直覺是,大衰退會在2022年春季或夏季左右,但不遲於2023年」。無論馬斯克預言的大衰退是否成真,未來2023年全球經濟恐不見樂觀,則是可以感受。伴隨著國際間許多不穩定因素,包括新冠疫情、俄烏戰爭、中美對抗等,進而影響全球經濟,導致生產斷鏈引發通膨,人民實質購買力下降,產品滯銷,市場蕭條,全球經濟風暴,隱然成形,一觸即發。

序曲從2022年3月美國升息開始,至今帶來的全球經濟波盪。《彭博社》,引述財經作家杜瑞克(Jon Turek)的理論強調:全球目前已經進入了「美元厄運循環」(doom loop)。美元升值,對全球生產活動造成衝擊、拉低原物料價格,然後再繼續導致全球貿易降低,繼續升值,全球金融再緊縮、也傷害實質投資。今年美元陸續升了12碼,且有繼續升息的打算,若明年升息效應發酵,全球景氣恐進入寒冬,甚至將導致房地產的需求逆轉。

近期,美債殖利率倒掛,更預示了金融風暴發生的機率提高。不論是2000年的網路泡沫、2008次貸風暴、2020疫情重擊經濟之前,都發生美債殖利率倒掛。在日本90年代,金融危機發生的時候,日本東京都的房價是東京民眾平均收入的18倍,而今台灣高達21.78倍。

然而,檢討當前台灣金融風險的根源,來自於社會收入分配不平均,貧富差異增加。在過去10年,台灣房價穩升不跌,而民眾的收入增速卻十分緩慢;反之,上層階層的收入更快提高,土地持有者透過房地產的增值,使財富集中在少數富人手中。這些資金,沒有被投入到實體經濟,而是去到了虛擬經濟和網絡科技領域,這些領域,無法像傳統產業,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受薪階級無法分享GDP的成果。眾所皆知,房屋市場的交易及增值,也是構成近年台灣GDP正成長的一大推手。但是在台灣高房價的市場中,民眾投入大部分的收入於房貸還款,進而導致人民實質消費能力下降,整體市場萎縮,亦成為導致少子化的主因,以此形成惡性循環。

根據央行近期公布的數據計算,台灣房貸餘額與建築貸款合計,占GDP比重已高達5成3,遠超過40%「泡沫警戒線」;對於房地產可能泡沫的警訊,營建業應更審慎評估「未來房地產市場走向、及在美元持續升息政策下可能造成的影響」,特別是中長期土地持有成本、以及營建成本,都會隨著升息而提高。國內中小型建商,更需特別注意後續升息效應。

面對今年美元持續升值12碼以上,台灣央行至今僅微升2碼,未來預期央行升息空間亦不大。在美元台幣利差持續增大的情況下,外資流出,台幣貶值,此狀況不利於國內通膨,和糧食及原物料價格的控制。而國內市場承受更巨大的壓力,民眾雪上加霜,又得被迫吸收美元外溢成本,難怪公務員沒有加薪的感覺。因此,政府應有更多的金融手段,處理國際金融所產生的負面影響,非放任過度貶值,使民眾獨自面對艱難的通膨處境。

當抗通膨的最後一道防線,房地產泡沫快吹破前夕,一定會伴隨股價崩跌、負債破表。今年在中國曾發生的『恆大事件』,爛尾樓風暴帶起屋主「停貸潮」,拒繳房貸這個大浪直撲中國,開始步入90年代『台灣和日本的房地產泡沫調整』,中國房地產已發了第一槍,恐怕台灣亦不見得樂觀。

本報以為,面對金融市場的不確定性,危機即是轉機,藉由預期可能發生的金融危機,正是台灣跳脫『三高(高通膨、高債務、高房價)、一低(低薪)』惡性循環好機會。建議央行:應跟上國際升息腳步,採更積極的貨幣緊縮政策,同時祭出第五波房市信用管制,對多房者祭出更高貸款利率、限縮貸款年限,以遏止投資客及建商炒房,修正國內過高房價,重塑居住正義,健全房地產市場;而國內建商則要繫好安全帶,做好資金控管,預防風暴來襲。

 

【本文稿經由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技師報同意轉載;未經允許請勿任意轉載】


Ads sidebar 2-1

來來來哩來按個贊!


【版權重要說明】:本網站內容係由該著作權人或團體同意下轉載、或由該作者或會員自行創作上載發表之沒有違反著作權之圖稿內容,一切內容僅代表該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本站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若讀者認為文章或評論有侵權不妥之處,請與聯絡我們,將儘速協同處理;同時未經本網站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內容,我們也將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