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3期 社論-建構智慧環境健康城市 刻不容緩

2014年美國太空總署(NASA)發布全球空氣污染地圖,直接點出印度、中國、歐洲以及台灣等為相對嚴重的四大地區,我們才驚覺到原來寶島台灣,除了黑心食品享負盛名外,連賴以維生的空氣都不可靠。然而,政府從來不提也沒有告訴過我們,若非別人的提醒,我們還要一直蒙在鼓裡。因此,民眾不禁要問,政府的態度在哪裡?環保作為又在何方?而普羅大眾的健康又該何去何從?你、我的呼吸權又有誰來守護呢?

美國太空總署地球觀測站,利用北卡羅來納大學地球科學家Jason West與其團隊,採用6台模擬大氣電腦模型分析,推估每年全世界約有210萬人口的直接死因,來自細懸浮微粒(PM2.5)的研究資料,將過去150年間(1850〜2000年)全球年平均死亡率,與空氣污染數據分析模型進行交叉比對後,於「環境研究通訊」(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期刊,發表全球空氣污染地圖,文中指出中國東北、印度北部和歐洲空氣污染最為嚴重,台灣情況也很糟,尤其是西部沿岸。此經媒體揭露與網路傳播後,民眾慣以「空污早死地圖」稱之,紛紛引發民眾廣泛的議論與激起不小的恐慌。

民眾之所以聞霾色變,係因醫學上已證明呼吸道、血液、心血管、生殖系統等四大類疾病與PM2.5息息相關。歐美流行病學研究顯示,PM2.5每增加10μg/m3日吸入量:(1)當日死亡率增加1.5%;(2)頑固性肺病死亡率增加3.3%;(3)局部缺血性心臟病死亡率增加2.1%;(4)嬰兒早產死亡率增加1%;(5)罹患肺癌的危險增加8%;(6)心肺疾病死亡率增加6%;以及(7)所有死亡率增加4%。

歐盟統計資料顯示,PM2.5導致人們平均壽命減少8.6個月;而美國心臟協會則估計,每年因PM2.5污染導致約60,000人死亡等。顯示長期曝露在一定濃度的PM2.5下,對人體健康實已構成潛在的危害與巨大的威脅。地狹人稠的台灣,將近4分之3的居民集中在西半部,面對秋、冬季節經常性灰濛濛的天空,你、我活在穹頂之下,實有「同吸呼、共命運」的萬般無奈與憤怒。

近年來,我國對於大氣的監測與防範,仍停留在少數與特定地點的監測以及例行性預報工作的思維,加以大數據與物聯網的建置不足,迄今至少曝露出三大缺失。其一為監測站普及性低,僅能提供大區域或特定地點的資料,諸多轄區並無監測數據可茲應用,局部或微區域的環境污染指紋更是嚴重欠缺。其二為資料呈現的即時、動態與實用性不足,定點、定時的預報資料欠缺彈性,無法與民眾的日常作息相結合,加以原始數據未能轉化為易懂的視覺化圖資以供查閱,難以發揮健康防護上的預警作用。其三則為資料應用的侷限性,除了學術研究與定期性的統計報告外,尚未見於在通勤、旅遊、醫療以及交通等各項民生領域的實質應用。

由Google 2017年起街景車增設PM2.5監測功能、2016年倫敦鴿子背包PM2.5監測計畫、2016年北京無霧霾公園(空氣清淨塔)、杜拜無霧霾候車亭等措施,不難看出人類建構與發展「智慧型健康城市」之時代潮流。

有鑑於此,本報在此呼籲,為還給民眾一個大口深呼吸的權力,如何加快我國大氣監測即時、動態的雲端大數據蒐集、傳輸與分析以及物聯網系統平台的建置;同時,透過Google map與智慧型手機App功能,呈現出社會大眾可即時查詢、警示、防範、應用的大眾化與視覺化多元圖資(通勤、旅遊、醫療以及交通等),積極推動並實現智慧環境健康城市的理想,實已刻不容緩。

【本文稿經由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技師報同意轉載;未經允許請勿任意轉載】


Ads sidebar 2-1

來來來哩來按個贊!


【版權重要說明】:本網站內容係由該著作權人或團體同意下轉載、或由該作者或會員自行創作上載發表之沒有違反著作權之圖稿內容,一切內容僅代表該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本站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若讀者認為文章或評論有侵權不妥之處,請與聯絡我們,將儘速協同處理;同時未經本網站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內容,我們也將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