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正處於發展的關鍵時局中!過去傲人的經濟成長與社會發展,由於遭受著全球化經濟與社會結構變遷而陷入發展瓶頸。對此,政府雖試圖提出對策以因應民意壓力,只是受限於過去經驗所造成迷思,不僅政策未具成效,更喪失了人民對於政府執政能力之信心。而如此的無能施政,讓台灣面對出口,持續創造有史以來的連十黑紀錄,而束手無策,另方面也迫使人民,在媒體主辦的「2015年度代表字」選拔,以「換」字呈現全民的期待。

因為對今天的台灣而言,「換」是必要的,是急迫的。台灣需要換一種態度,用全新的思維,來因應當前以及未來的種種挑戰變局;也在下一屆的新政府上台後,要藉由人民對「換」的期待,進而支持改革,來改造目前僵化的行政框架。

對此,我們認為,新政府的首要工作之一,就是重新型塑國人「國家認同」的經濟觀,以因應兩岸經貿政策再調整的急迫性。而具體的建議是,新政府應首要著力於國人對於經濟政策的心理建設,營造出如同在國際體育賽事中,全民對「國家代表隊」的期許加油;再由政府帶頭調整產業發展目標,以栽培出具備「國家認同」的國家產業代表隊為政策指標。而這個「國家認同」經濟觀點,就是在國際經濟環境中,擺脫過去用便宜勞動、水電、稅負,來競爭全球生產訂單的傳統思維;相對的,新政府應該以本國人口福祉為經濟發展的目標,並將發展成果,作為國際競爭或合作的關鍵優勢。

我們主張的「國家認同」的經濟觀,絕對不是鎖國封閉,而是強調在台灣現行珍貴的自由民主體制之中,產業的發展方向不能沒有國家認同,政治領導者應凝聚國人意志,以爭取廣泛的社會支持,而不是放認國際資本流動,決定國家發展方向。

尤其是面對國際化與網路化的經貿環境,雖然有跨境生產、電子商務、分享經濟(sharing economy)等新型態經濟持續發展,但國境疆界並非隨之無形,相對的國家的角色反而更形重要。也因此,唯有國家隊的彼此認同,才能讓國人在評論各項經濟政策目標取捨時,能夠符合這個國家永續穩定發展目標為施政目標,面對所有區域國家的商機,包括中國大陸,以追求台灣最大的國家利益。

其實,面對台灣各項生活福祉的發展瓶頸,我們當前充滿了各項可以發展為「國家認同」產業的具體方向,例如政府可以營造優良投資環境,來驅使廠商研發投入,為台灣提供優質的智慧防災都市、完善的醫療健康照護體系、先進的人才教育培養機制…等,這些都是可以藉由創新來改善人民生活,更同步打造出台灣特色的產業競爭優勢,也同時讓所有攸關的業者,都有更強的提升技術動力。讓政府的經濟施政能與人民生活進一步結合,進而藉由凝聚的國家認同來推動產業發展。我們期待,台灣國家認同的產業發展價值,將不懼紅色供應鏈的崛起,更是台灣迎向新未來的契機。

回顧以往,這塊土地擁有過來自各地的族群,面對不同的挑戰,為了更好的生活而奮鬥、打拼。未來,這塊島嶼更將利用民主價值、創新能量,融入全球體系中,創造出更好的生活願景,迎接更多的未來世代的美好夢想。我們期待,新政府能夠不再以統獨爭議自縛,而能以創造更強的「國家代表隊」為施政的主要目標。面對強鄰崛起與國際激烈經貿競爭,退此一步,即無死所。期望,就從新政府開始,振衰起弊,戮力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