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07期 社論-導入『專業』於公共投資決策機制之中

自五二○以來,馬政府對於公共投資所宣佈的種種政策,包括:擴大內需方案中的縣市分配額度,以及經建會核定項目選擇、蘇花高續建與否的爭議等,全然未能滿足社會對於新政府的殷殷期盼。社會共識不足應是主要原因,究其根柢,政府在政策拍板定案前,未能借重『專業』,就各項投資進行周延的評估,也因此無法理直氣壯的為各項建設,作必要之政策辯護;換言之,未導入『專業』於公共投資決策機制中,形同缺乏中樞神經的軀體,無異行屍走肉罷了。

大選期間,馬總統提出「愛台十二建設」,為其公共投資的主軸,內容涵蓋:全島便捷交通網、產業創新走廊、污水下水道等十二大項投資,期望達成「擴大國內需求」、「改善投資環境」、「強化經濟體質」、及「提昇生活品質」之目的。然而,競選期間的政見,在施政期該以何種態度對應之?由於在法制上,政見無任何位階可言,當然更不可能作為施政最高指導原則。但對全民期待的反應回饋上,政見卻仍有其一定地位與實踐承諾的義理。因此,對於執政團隊而言,將競選時所提的各項願景,予以具體化實現,是責無旁貸的責任,也是對於全體選民的一個交代。

固然能落實政見所勾勒出的願景,是全民之福、台灣之福。只是,如何將概念式的政見轉化為實際的政策方案,應是新內閣的一大挑戰;特別是原有政見論述不足者,須予以補實;甚或針對其中不妥適項目,予以調整變更以求落實政見目標之。總之由於環境的整體變遷,將政見作更務實的調整,深思熟慮而去蕪存菁,才是真正負責任的表現。

可惜過去二個月以來,在擴大內需方案上,不見與『愛台十二建設』作關聯分析與整合;在「蘇花公路危險路段的替代道路」與「蘇花高」的爭論中,也不見執政團隊針對該公共建設政策變更的理由『說清楚、講明白』。於是,社會大眾全然無法了解究竟執政團隊之思維為何?目標為何?整個事件變成媒體在主導,而『專業』退避三舍、噤若寒蟬,如此怪象,真令人擲筆長歎!

其實就現實而言,由於過去各項重大建設的推動,媒體過度的推波助瀾,使得除了少數環境影響評估意見獨佔版面外,其他專業的意見慢慢的被消音淹沒,誤導社會的關注焦點,僅重視弊案的討論,而忽略了最初的建設目的,奢談重視更重要的投資效益分析;如今要撥亂返正,首先就必須體認『對於專業的尊重與信賴,是唯一可為憑據的工具』,對於各項公共投資的投資效益評估、工法的選擇、甚或社經議題的衝擊等等,均應藉由公私部門的專業人士,進行必要的評估分析,以提供施政抉擇的依據,或者是對社會大眾的說明根據,更有助於避免各項公共投資流於綁樁、後謝等無謂的社會猜忌之中。

展望未來,執政團隊要擺脫目前的制度沉疴,明確釐清政見與政策之差別,讓民意作為政策形成的真正基礎,並讓專業取代媒體,作為各方案取捨評估基準,就必須貫澈『專業導入於於公共投資決策機制中』的精神,在民意及專業的支持下,讓各級行政官員應負起政策成敗的最後責任,不應放任社會浪費於無謂的爭論。期待新政府儘速重整公共投資的新思維,讓我國在國際經濟全面波動下,得以真正藉由公共投資,讓台灣基礎建設脫胎換骨,以面對日益嚴峻的國際競爭。

【本文稿經由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技師報同意轉載;未經允許請勿任意轉載】


Ads sidebar 2-1

來來來哩來按個贊!


【版權重要說明】:本網站內容係由該著作權人或團體同意下轉載、或由該作者或會員自行創作上載發表之沒有違反著作權之圖稿內容,一切內容僅代表該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本站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若讀者認為文章或評論有侵權不妥之處,請與聯絡我們,將儘速協同處理;同時未經本網站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內容,我們也將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