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度(102年)中央政府總預算,延到1月15日終於立法院三讀通過,其中包括輿論詬病的中央機關上下班交通補助全數刪除,加上軍公教年終慰問金等,刪除總額超過372億元。綜觀結果,雖然今年刪減比例1.91%被媒體稱為是10年來的新高,而財政部張盛和部長也從財政的觀點,表示這樣的審議結果與政府開源節流的方向不謀而合。但如果檢視整體預算結構,「102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歲入歲出短差仍有1,743億,需要新增舉債來加以彌平。換句話說,依據目前的債限,臺灣目前仍有的四千多億舉債空間,也將在3年後用罄,讓台灣掉落財政懸崖的風險大增。

除舉債空間緊縮外,更令人憂心的是政府資本投資持續衰退。以這次預算審議刪除項目中,幾乎全數都是經常門的支出或移轉支付項目,單單沒有法源的軍公教年節慰問金就超過一百億,而其他刪除的也都是屬於公教人員福利項目。至於攸關國家整體競爭力,或者是提昇人民生活水準的資本門投資,受限於預算空間,已經看不到引領國家基礎建設發展的願景與胸襟。

各級政府的財政結構,本來就應該在經常門收支上創造盈餘以進行資本門的投資,並利用資本門的投資來帶動下一階段經常門的盈餘增加,才能形成一個良性且永續的循環。只是近10年來,臺灣中央政府總預算經常門盈餘大幅縮減,早已不堪負荷資本門投資所需,因此,只得藉由舉債來平衡預算。而放眼各地方政府的預算結構,其結果更是慘不忍睹,幾乎半數以上的縣市在經常門都呈現出鉅額虧損,甚至連人事費都需仰仗舉債或者中央補助,政府只管借錢,而無力任何還錢的基礎,於是舉債養債,讓債務快速積累,造成後代子孫莫大的負擔。

此外,令人無法接受的是,在現行預算架構下,公教人員退休撫卹支出已經成為各層級政府的莫大負擔。以屏東縣政府為例,年度支出高達五分之一的預算必須支付退休公教的退休撫卹,簡單的比喻:雖然奉養父老為合乎人性之做法,但如果單單給付父老的現金就達到總支出的五分之一,此外還需要另外籌措父老的社福、醫療等支出,那這樣的負擔會不會太重?更慘的是,家中所得早已不夠支出,總支出的一大部分已經是設定後代子孫需要償還的舉債收入。於是,叫子孫借錢來現金支付給退休長者,這樣的財政結構哪有機會翻身?這樣的結構哪有機會可以逃避崩潰之日?

因此,隨著對於「軍公教年終慰問金」以及「公務員退休年金」的關注,目前全國已經形成一個改革的良好契機。在財政困窘的情勢下,本報特別在此回應,年金等社會安全網的改革急迫,不僅僅影響到未來各基金的穩定安定,更將影響國家資本門永續投資的能量,甚至將成為未來財政永續的關鍵。較諸各主要先進國公務員退休制度,台灣高達八、九成的所得替代率,而且退休經費多由政府負擔的制度,是那樣的可笑及不合理。為了國家的未來、為了更有競爭力的台灣,為了對後代子孫有個交待,大幅調整公教人員的福利水準,尤其是現金移轉支付的部分,將這些資源移轉到國家長遠未來的投資項目,給後代子孫一個有夢的未來。

【本文稿經由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技師報同意轉載;未經允許請勿任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