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13期 社論-面對台灣經濟危機-擴大內需投資公共產業為首要

政府不應再空轉內耗,應積極提出振興經濟方案,而最好最有效的決策,就是擴大內需投資公共產業。

近期中時民調所作「台灣前途發展調查」中顯示,認為台灣發展停滯的比例高達82%,有79%的人憂心台灣未來會喪失競爭力。而前副總統蕭萬長於今年「關鍵兩年-為台灣經濟開路高峰會」上發表公開演說,提出台灣當前面臨的關卡之一,為最無謂的內耗,致使台灣無法全力因應。內耗最顯著的有三方面,一是政府各部門危機意識不足,延誤決策及因應;二是公平正義迷思重創政府與企業信賴關係;三是朝野惡鬥,讓台灣陷於空轉的惡性循環。

前副總統蕭萬長卸任說出政府不能說的話,不就正是人民的觀感嗎。到底是政府的無感,或是無能?在歐債風暴造成全球經濟衝擊下,政府不但沒有把提振經濟列為優先目標,反而優先追求公平正義迷思下的證所稅、油電雙漲政策,造成股匯市雙雙下跌,無疑在經濟惡劣環境上火上加油,讓人民在生活壓力提升下而無法喘息,民眾心中不免感嘆「生活中甚麼都漲,就是薪水不漲」。政府若再無感下去,內耗下去,不全力有效提振經濟來提升國家競爭力,人民的未來該何去何從。而在經濟無法提振下,少子化與人口老化的現象將更加嚴重,如此惡性循環下去,台灣在全球化經濟的衝擊勢將逐漸被邊緣化。

台灣目前出口總額占國內生產毛額比重超過60%,經濟成長主要仰賴對外貿易,外在貿易環境經濟變動將直接影響台灣,在此種經濟結構下,全球經濟趨緩,而短期歐債危機又尚未解除條件下,台灣經濟成長率預估將持續下滑,經濟動能將持續不足。面對此一困境,政府惟有加速擴大公共投資,才能刺激國內經濟動能,有效提振經濟。本報一再呼籲擴大內需投資公共產業,為政府當務之急,因其所擴及的行業層面、所照顧的人民階層、人數最多且最廣,為外在環境經濟不佳下振興國內經濟的一帖良方。且隨著極端氣候常態化後,地震、颱風、暴雨所發生機率及強度將持續增加,擴大公共投資及改善公共產業更是刻不容緩,如改善雨水下水道系統、提升公有建築物耐震能力、河川整治、邊坡災害防治,都市更新、城鄉建設,以及發展完善的國土規劃等等,其不但能防災、減災,更能有效活絡經濟及提升我國競爭力,也帶給國民更好的生活品質。

此時此刻,台灣正值經濟再生的關鍵,擴大內需乃為目前政府提振經濟所應優先辦理的決策要務,政府不應再無感而讓人民對未來感到憂心,應立即邀集相關部會針對台灣內需經濟發展規劃出短、中、長期之決策及目標,若再次延誤決策或制訂出錯誤決策,再繼續內耗空轉,台灣將無法因應經濟危機。請政府傾聽人民的憂心,並回應前副總統蕭萬長說出政府不能說的建言下,應重新加速啟動台灣內需的活力,活絡內需經濟,為台灣長遠發展奠定扎實的基礎,台灣才能重新出發。

【本文稿經由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技師報同意轉載;未經允許請勿任意轉載】


Ads sidebar 2-1

來來來哩來按個贊!


【版權重要說明】:本網站內容係由該著作權人或團體同意下轉載、或由該作者或會員自行創作上載發表之沒有違反著作權之圖稿內容,一切內容僅代表該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本站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若讀者認為文章或評論有侵權不妥之處,請與聯絡我們,將儘速協同處理;同時未經本網站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內容,我們也將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