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76期 社論-從零外債看台灣基礎建設發展的省思

民國100年有諸多看似值得稱頌之處,例如9月中旬財政部發佈新聞,指出中華民國台灣剛全部還清國外借款,已成為全球少數無外債的國家。而財政部舉出全球少數無外債的國家為汶萊、蒙古、澳門等。但印象中的先進國家,比如美國、日本、德國、新加坡等國似仍有外債,亦即先進國家並非無外債國家。同一時間,發生希臘債務違約與美國債務違約危機,造成全球資本市場股市等跌跌不休。先進國家如美國有龐大的國外債務,其存在各國以美元作為外匯貯備的背景有其結構上的特殊性。而像新加坡、瑞士亦存在不少外債,那是否代表新加坡、瑞士就是落後國家,或有競爭的國家就該沒有外債。

土木工程技師掌國家基礎建設之鑰,睽諸台灣近20年來的重大基礎建設,比如高速公路、捷運、高鐵或水庫,皆非以國家對外國舉債來完成,一個零外債國家的基礎建設,其設計與施工到最後完成的成果,與其財務架構息息相關,有必要藉此機會檢視台灣成為零外債國,與內部蚊子館林立及基礎建設的品質作一關連討論。

台灣最後1筆外債於本(100)年9月15日全數清償後,已成為全球少數無外債國家。這筆借款遠溯於民國50年。而早在日治時代隨二次大戰結束後,台灣經歷政治動蕩,反攻大陸的主軸,於60年代即民國50年政治相對穩定後開始展開國內新的基礎建設。舉凡十大建設與多件水利建設皆由對外舉債完成,比如國道1號中山高速公路跨濁水溪的中沙大橋,即為向沙烏地阿拉伯借款完成,而雲林農田水利會轄的斗六大圳,亦在省政府時期由中美基金挹注而由水利局完成。

日治時期特殊的BOT以「組合」方式進行的基礎建設,至國民政府執政時出現另一型態的財務模式。而後台灣的基礎建設比如核能電廠、水庫、高速公路,皆不對外舉債,而「對內」舉債進行。近10年台灣已甚少發行公債,依財政部民國100年9月「中央政府債務管理績效評估報告」,民國99年財政部發行近6年未發行的30年期公債,全部賣完,中籤率約2.3%,比高考錄取率還低,可見我國的財務狀況,或稱財務模式,非同於一般國家。

一個公司的經營,非但看其庫存現金,也要了解其短中長期借款,才得以評估這間公司的股價與競爭力。手握大額現金的公司不一定是有前景的公司,因大額現金未投入資本支出,未進行生產線擴充或生產力提升,公司的競爭力不一定會持續或提升。同樣的,個人若有穩定薪水而未購置不動產或其它資產,卻將穩定的薪水用於購物,享樂,亦不利於人生的財務狀況。用同一個角度來看一個國家,若一國不對外舉債,其稅收直接投入建設與開發,其稅收的使用單靠內部法規制約,將失去由外部稽核與引入新思維的機會。

台灣近20年來的政經發展,稅收投入建設,出現各地的蚊子館,施工品質不良,國營企業所用的設計思維老舊,可見一斑。因資源的投入建設,可不計其後營運的經濟效益,單純以政治利益來思考即可。同時,設計與施工品質思維因在島內進行,極少引入外部資源或由外部稽核予以制約,故設計與施工品質也失去與先進國家接軌的案例甚多。

台灣對外舉債是否會使台灣同歐盟部份國家步入衰退,這可能是過慮的議題。國人赴歐旅遊,對其生活的不便利、商店營業時間極短、人民工作樂天而極少過勞,對這些現象一定印象深刻。反觀台灣的苦勞經濟、國人勤奮、篤信傳唱愛拼才會贏、累積經濟奇蹟,與歐盟債務出狀況的國家民情有很大不同。

在檢視汶萊、蒙古等國家亦無外債的同時,應思考為何瑞士,新加坡,在其優異的財務狀況下仍對外舉債。台灣已非世界銀行的會員國,但仍是亞洲開發銀行的會員國,比如向亞洲開發銀行債款進行專案融資,得以引入國外資金與先進思維進行國內的基礎建設,應作如是規劃,才不愧人民的苦勞與勤奮,而自high於我國成為無外債國的同時,亦應自問這是否為進步的訊號或退步的開端。

【本文稿經由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技師報同意轉載;未經允許請勿任意轉載】


Ads sidebar 2-1

來來來哩來按個贊!


【版權重要說明】:本網站內容係由該著作權人或團體同意下轉載、或由該作者或會員自行創作上載發表之沒有違反著作權之圖稿內容,一切內容僅代表該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本站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若讀者認為文章或評論有侵權不妥之處,請與聯絡我們,將儘速協同處理;同時未經本網站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內容,我們也將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