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工業革命以來,人類歷經二百餘年的過度仰賴與大量使用石化原料當能源,其燃燒後所累積的二氧化碳,覆蓋地球大氣層,使熱氣難以消散,因而產生溫室效應,使地球表面溫度上升,而造成地球生態大環境失衡與氣候異常等「全球暖化」現象。科學家嚴正指出將使冰山融化致海平面上升、低窪的島嶼將無法居住、全球氣候變遷、颶風強度增強、經濟會受影響、人體抗病能力會受傷害、動物將大遷移、眾多動植物(包括人類)面臨絕種等危機警告!或許有人認為僅是危言聳聽,但由最近幾年全球各地層出不窮的全球暖化現象與產生大規模天災之事實,此「全球暖化」議題,直讓任一世界公民都無法置身事外!

根據氣象局統計資料顯示,位處颱風侵襲路徑上的台灣,溫度上升的幅度是全球平均值的一倍!連續不降雨的天數,過去50年以來,從每年平均4天增加到10天,顯示乾旱的威脅正在增加。從1991年起,發生豪雨與乾旱次數也出現輪替現象。例如1992年有43次豪雨(18個平地或山地日雨量超過130毫米),隔年下降到13次;1994年58次;1995年又大幅減少為18次,此種豪雨發生頻率呈現大幅波動,正意味著台灣地區不是淹水,就是缺水的兩極化氣候現象,正在快速增加!相關研究甚至提出,如果全球暖化現象未獲有效控制或減緩,台灣將難逃因降雨不均,形成北澇南旱;至本世紀末期,海平面可能上升6到35公尺,屆時台灣將變瘦,整個台南都會泡在水裡,而台北市也將成為「台北湖」之預警。再加上聯合國認為未來位於颱風路徑的區域,所可能遭受的災害損失將會隨著全球暖化而加劇,台灣地區豈可不提前做好防範?
號稱史上規模最大、自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最重要的會議-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今(2009)年12月7日至18日,在北歐丹麥首都哥本哈根隆重召開,來自全球192個「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締約方的國家元首或政府首長、企業人士及環保運動人士約2萬人,就減少碳排放等問題進行協商,以制定2012年後全球溫室氣體減量目標,希望締結聯合國架構下的全球協議,以因應嚴峻的全球暖化和氣候變遷問題,並接續「京都議定書」,企圖為全球暖化危機謀求秘方與特效藥。雖然一般人對這次會議能有多大豐碩成果並不抱期望,但至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佔全球45%,影響減碳達成率至鉅的中、美兩大國已表明具體態度,並先在歐胡會聯合聲明中聲言;且各國派出元首級領袖與會,比起1997年京都議定書時僅有科學家和環保部會首長,在某種程度上突顯全球暖化議題顯然已受極端重視;但解決全球暖化的作為,涉及政治、意識形態和經濟利益等糾結複雜層面,想期待有理想之協定,難免一廂情願。

台灣雖非「貧困國家」,但碳排放量年年增加,且排名一直往前。常有人以台灣不是聯合國會員,也不是京都議定書締約國,誤認可自外於全球暖化議題,因此,在因應全球暖化行動作為上,只見牛步。以88水災為例,讓高屏地區3天內下了一整年的雨量,證實係受地球暖化影響所致,惟政府只能在災害發生後投入「救治」,但天災地變源頭與如何「防治」,卻未見提出探討與永續規劃。因此,呼籲公部門迅速邀集國內外產、官、學、研各界,成立「全球暖化因應小組」,或實質支持資助相關專業團體,就全球暖化可能對台灣的衝擊速作籌謀,以「防治」與「救治」兼顧,「硬體」與「軟體」並施,妥善因應,以永續發展台灣!

【本文稿經由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技師報同意轉載;未經允許請勿任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