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88期 社論-『技術與行政分離』之旨意 厲行『專業技術分工』

2010的海地地震與1999年921地震,所造成的重大災害,災區居民不禁要問,現代科技難道無法抵抗這些天災嗎?是否因人禍加重了災害發生的嚴重程度?事實上,這些疑問無法有確切的答案,然而台灣工程界,不論產、官、學、研,若能正視專業技術分工之重要性,並落實專業整合,必能發揮1加1大於2的功效,減少災害之發生與減低災損,以符合全民對於專業者的殷殷企盼。

所謂『專業技術分工』,簡言之,即是根據各種專業之特性,各司其職,善用各種專業之現有科技,各自發揮,以服務民眾。例如,橋梁工程應由土木或結構技師負責規劃、設計、施工;土壤液化評估,則應由土木或大地技師負責。多年來,公共工程委員會依政府採購法相關規定,極力推動之三級品管制度,以施工查核方式,查核中央及地方政府所屬各項工程,成果始終有無法突破之盲點,『專業技術分工』未能真正落實,厥為主因。

而施工查核時,常發現未落實『專業技術分工』的情形出現。譬如,某鄉鎮公所主辦之橋梁工程施工中,其簽證監造技師竟為應用地質技師,其營造廠主任技師又為建築師,試想,這些非「橋梁工程專業」的「監造簽證、營造受聘」,如何確保該工程之品質;又如,水土保持技師之專長與執業範圍,邊坡穩定分析與擋土結構分析等並非其之專長,但實際上有相當多的工程,卻由水土保持技師設計高度極高之擋土結構,矗立在堪慮之邊坡地;這些情況,其實就像一般所謂請「蒙古大夫」醫病一樣,充滿潛在之公共工程之安全風險,令人擔憂!根據施工查核工程品質的缺失統計,發現大多數是鋼筋的尺寸、保護層厚度、搭接長度、結構尺寸位置高程及相關材料之送審、檢驗流程等不符規定,這些都是由於監造單位之人員,本身並未具証照資格之專業能力,當然就無法落實督導審查相關施工或材料的檢驗。

面對上述狀況,往往多數公務機關所提出的制式辯詞就是「技術與行政分離」,技術由技師負責,與我何干?試問,如果職司「行政」之公務人員,如果沒有辨識「適用技術類別」之能力,那麼其主辦之工程,怎能奢望有多少品質保障?其實,行政與技術分離的精神,是善用民間專業技術與人力資源,以補足公務機關專業人力的不足。但公務機關人員,必須有專業判斷的基本能力與素養,否則行政與技術分離政策,將會徹底被顛覆,並影響公共工程品質。更有進者,部分縣市鄉鎮之工程業務單位,經常「上行下效、有樣學樣」,視專業為糞土,動輒為特定執業者之權益護航。

綜上所述,為了維護工程品質,為了不讓百姓再度因地震、水災,飽嚐橋斷、樓塌、山崩、土埋之工程苦難,本報呼籲,工程會應重視專業分工之落實,從行政人員、設計監造、營造廠商(含土木包工)及材料廠商等各個層級,應施行垂直、水平之專業分工制度;尤其公務機關、立法單位,更應重視專業分工之工程倫理。至於民間之從業人員,亦應提升自我標準,了解業主需求,維護業主權益,秉持專業服務精神,不屬於自己專業熟悉的工程領域,不要搶標,自欺誤人。總之,不讓災害一再重演,讓居住在台灣土地的人民遠離震災、水災及公安意外的傷痛陰影,這是身為工程人員應善盡之職責。

【本文稿經由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技師報同意轉載;未經允許請勿任意轉載】



【版權重要說明】:本網站內容係由該著作權人或團體同意下轉載、或由該作者或會員自行創作上載發表之沒有違反著作權之圖稿內容,一切內容僅代表該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本站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若讀者認為文章或評論有侵權不妥之處,請與聯絡我們,將儘速協同處理;同時未經本網站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內容,我們也將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