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筆者在本報刊載之前文「房價飆漲之外的問題」(本報904期)及後續篇本報910期)說明本省不少房屋賣價貴,品質卻不怎麼好。歸根究柢不少營建業不太重視品質,從來不會「正派」掌控成本,只要正確的做法會增加成本,大多不會考慮是否要採行、改進。

公司品質管理

最高境界便是全公司品管;如品管大師費京保主張「凡是與產品有關的部門,均需對品質負責,亦即是企業體的各個部門都應對品質具有一定的認識。使公司完成之成品品質能獲得顧客完全滿意,此為全面品管階段(Total Quality Cotrol)。1980年以後,配合進化到發展全面品質組織(Total Quality Organization wide)進而達成全面品質管制(Total Quality Management)的目標-此即為ISO之前身」。從上述字意本身,便可知道全面品質管制必須是全面性的,緊密、細緻,不容許有品管破口發生。

1. 營造業的採購發包 俗話說「大軍開拔糧草先行」,公司承辦採購發包(以下簡稱「採發」)依工地提出之採購發包申請書辦理發包作業。找到價格便宜、品質的優良小包與材料。甚至必須能依工地需求(註1)以優良且能消除各項界面、重視品質、進度的施工發包。因為在公司的工務主管及採發人員的採發作業,正是品質管理最重要的前置作業,凡事豫則立,如處理不佳工程品質、進度、成本等管理系統在此階段將有可能形成一大破口。當然,如採發人員在以上需求之外有結構、擋土、新工法等概念更佳。最好由幾個有良好管理的工地之工程師或主管中選拔,只是如此人才實不易得。

2. 隨時隨地注意品管作業 因為房屋營建管理的成品(除預鑄品外)不像一般工廠產品制式化。常隨各工地管理、施工的人員不同而有差異,就算同老闆、同一批人、同一地點(不同樓層)施工也一樣會有品質差異。加以工區遼闊,師徒傳承又非常容易積非成是,只要營造公司的主管(老闆)不重視品質或他對業主陽奉陰違-只剩一張嘴說公司「很重視品質」給業主聽,就算業主盯的再緊也一樣。更不用說;很多業主之監造人員一樣有「盲點」(註2)或者輕忽、甚或循私,一樣造成品質的破口。因此無論業主、承包商的管理作業都必須更嚴謹、更細緻。

3. 營建管理最重要的一環是工地 公司制度、管理心態如上,但最後見到實體展現,卻是工地,成果是否堅固、耐久、美觀,均視工地人員表現而定。只可惜不少工作人員的心態及表現:既不能預防缺失在先,又不能善加修繕或者說只會做表面修改在後,要求好品質,難矣哉!

如何減少外牆磁磚鋪貼龜裂掉落

房屋外牆幾個部位(窗邊緣狀況較特殊,於後續短文中報告)為例,簡單說明如下。

1.注意容易疏忽的細節

a.位於屋內浴室、廚房、門窗等處之外牆應做好防水,出線盒或線路各連結處所,出口等甚至必須加蓋,讓外來水無法入侵。 b.其他如RC內、外牆脫模劑及混凝土澆置完畢日久附著灰塵之清潔,工地人員應注意在打底前應做沖洗,兼顧濕治。 c.模板工作絕對必須注意事項:牆底必須設清潔口,以免灰塵垃圾造成界面,尤其在頻繁用水的浴室、廚房,也因此防水做在迎水面較為有效。 d.注意外牆磁磚種類儘量採用射出型等,以增加水泥砂漿、磁磚連結力。 e.外牆磁磚貼飾完畢後,應做拉拔試驗。 以上工作人人知道,卻幾乎只有很少工地人員注意。尤其採發人員沒有計算以上成本(類似工作:地坪鋪貼磁磚前須先磨掉污泥等物,因與本文無關不再贅述)。

2.模板、泥水工施工不佳

導致粉刷打底的厚度需超過3公分,或者有蜂窩、凹陷等缺失,在模板及或混凝土澆置的採發通知書中,對於這些問題(如圖1)增加的處理費用:例如表面清理、鋼筋及加工、植筋、不織布、防水材料及/或添加劑、清潔及運雜費…等。或者業主有些異於尋常的特殊工料(含同等品)需求,均應於採發申請書註明應由乙方負責。

 

 

958-7-1

 

 

 

台灣房屋很少工地能做到整棟房屋的鋼筋位置等都正確,有適當的保護層厚度並達到澆置混凝土後不必再敲打整修內、外部之精準度。而後其垂直、平整度均能維持在誤差範圍內(註2),清理後便可直接放樣並直接打底貼磁磚的準確程度。70年後至88年921大地震前,因房屋市場蓬勃發展,施工品質每下愈況,忽視施工細節及精準度。常見外牆貼磁磚前由於垂直度誤差大,凸出部份敲除,因保護層外牆才2cm、柱及梁才4㎝。因此稍微一打,鋼筋便外露,而凹陷部份要補平,這兩種情況都等於在原結構外「浮貼」一塊水泥砂漿和磁磚。炎熱潮濕的台灣,由於打底的水泥砂漿和結構體混凝土的膨脹收縮不同,本來就較容易分離。打底水泥砂漿又較容易產生龜裂,上述敲打致外露鋼筋易生銹、膨脹使附著混凝土容易被擠脫,凹陷補平部位則除附著力較低重量較大(圖1),如上述水泥砂漿龜裂滲水將使這些部位水泥砂漿容易掉落。

建議補救方法:如圖1計算凹陷部位(含打底、磁磚)重量,加安全係數計算需要植筋直徑、數量,並附掛鋼筋網。凹陷(含打底)及敲打部位均以1:2水泥砂漿混合壓克力樹脂填平防水,填平後鋪不織布(圖1)以減少龜裂及再遭到雨水侵入。

3.樓層間外牆 結構體避免樓層間新舊混凝土面結合不佳造成水路的做法, 以圖2為例,N樓混凝土澆置完畢情況,N+1樓混凝土澆置前安放(紅色)角材。角材與鋼筋間以小木塊墊上,N層混凝土澆置完畢,將小木塊敲掉,角材拆除並界面清理,拆模後可使外牆新/舊混凝土之接觸面變成形狀,有延長水路之功效。並建議於澆灌新樓層混凝土前先澆灌水泥漿(不含砂),讓新舊混凝土結合良好。 另外一種做法:如圖2,預埋三角形角材依N樓及N+1樓兩次澆置混凝土後拆模時拿掉角材(下圖黑色),貼磁磚前清理填補防水材料,如1:2水泥砂漿加樹脂或壓克力系填縫膠或PU系填縫膠填補即可。

 

 

958-7-2

 

4.屋頂女兒牆施工缺失 屋頂外牆面常可看到女兒牆底部有水平裂痕如照片1所示,追根究底如圖3左圖所示,因為頂板與女兒牆施工縫位置於頂板面上,本來就是結構弱點,加以屋頂防水、隔熱、覆蓋層直接接觸女兒牆做法不當,溫度昇降容易產生擠壓力,常使女兒牆及砌磚底施工縫處及砌 磚底產生裂痕,因覆蓋層等的此壓力長期作用,也會擠斷防水層。另外女兒牆腳也是水流(從女兒牆面流下及屋面洩水之坡底)匯集之處,導致雨水容易侵蝕至外牆面層導致破壞。因此屋頂防、排水及隔熱等設計、施工有必要避開以上問題,簡單說明如下。 a.屋面排、防水、隔熱、覆蓋層建議如圖4,伸縮縫間隔約3~4M。如採用圖4型式之落水頭,且採用預埋方式,必須注意垂直,否則底盤下容易產生空隙,有滲漏之虞。 b.雖然防水、隔熱、覆蓋層不直接接觸女兒牆,但仍建議女兒牆施工縫位置(如圖4虛線)應提高至牆內於防水、隔熱、覆蓋層面之上。

結語

施工不良除直接影響建築之結構強度外,間接也常常造成建築物滲漏。結構強度不佳容易龜裂,建築物滲漏將帶走混凝土之礦物質,二者之惡性循環到最後都是減損屋齡、降低抗震強度。「屋齡超過百年,並納入都更條例中」一直都是筆者的願望。當然保固期應該配合合理延長,至少應採用30或50年(註4)以上,方屬合理。

資料來源:內政部建築研究所(2001)。「建築物防水設計手冊」。

 

 

 

958-7-3

 

958-7-4

參考文獻   

註1:曾文忠(2014)。「也談營造業成本的掌控」說明發包須兼顧品質、進度。技師期刊,第68期,台北市土木技師。   

註2:曾文忠(2014)。常被忽視的施工界面之一-及其後遺症與改正。技師期刊,第64-65期,台北市土木技師公會。   

註3:參考內政部建築研究所(2001)。建築物防水設計手冊。   

註4:日本的保固:新屋-屋頂10年(但英美已100年以上,故在台灣結構至少應80年以上),外牆、浴廁、地下室5年以上(筆者以為太短,因為品管及材料進步且成果突飛猛進前二者應30年以上)。其制度:由營造業領銜並和直屬下包之防水廠商(含防水專業廠商、防水專業團體、防水材料商及防水施工業者)向建築業聯名保固。而後由建築業以營造業向購屋者出具保固切結書,以聯名保固書做為附件。

 

 

958-7-5

照片1 如紅色箭頭所示之裂痕,一般拉皮時應一併注意內、外防水、隔熱、覆蓋層之設計施工。

【本文稿經由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技師報同意轉載;未經允許請勿任意轉載】